-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中《郑伯克段于鄢》之郑庄公形象探微.doc
语文教学中《郑伯克段于鄢》之郑庄公形象探微
《郑伯克段于鄢》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篇章,也是大多数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语文教学中对郑庄公形象的解读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首先对郑庄公及这一历史事件的接受过程进行梳理,进而以立体化视角观照郑庄公形象所展现的纲常和伦理的冲突,从而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客观、全面、详实的体认。
郑庄公 左传 语文教学
《郑伯克段于鄢》是《古文观止》的开篇之作,它为《古文观止》起到了开章明义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多数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现行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8课便选取了《郑伯克段于鄢》这一篇。长期以来,对《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这个人物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如何评价郑庄公的形象成为了深入解读本篇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对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郑庄公及这一历史事件的接受过程进行梳理,然后对郑庄公形象所表现出的“微言大义”进行评析,进而使郑庄公的形象在语文教学视域下得到立体化呈现。
一、郑庄公形象的接受过程
1.汉代:姑息养奸的伪君子
汉代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述,以贬损郑庄公的评论居多,多数人认为郑庄公刻意姑息养奸而后除之后快,对弟弟不但缺乏教育引导,还多加怂恿,最后酿成惨剧。《公羊传》:“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谷梁传》:“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可见,《公羊》、《谷梁》对郑庄公均持否定态度。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汉书》,其中《古今人物表》一篇将古代名士划分为三等,即上智、中人和下愚。班固将郑庄公和共叔段一起划入“下愚三等”,共叔段不臣,造反作乱,但郑庄公也被划入“下愚三等”之列,就很值得玩味。文中记述说,共叔段从小在姜氏的庇护下骄纵、跋扈,获得封地后蓄意谋反,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在这一过程中,大臣多次进言,但郑庄公以各种理由加以搪塞而不加制止,其实不过是等着共叔段自己露出尾巴,以免因杀弟而被天下人责难。郑庄公在明知姜氏与共叔段图谋不轨的情况下,却一次次地容忍,表面看是对母亲的无奈,实则是另有计谋,用心之狡诈可见一斑。作为兄长,本有规劝弟弟的责任和义务,他却任共叔段胡作非为,而后除之而后快。由此观之,班固把其列入“下愚三等”不无道理。
之所以汉代对郑庄公的评论偏向苛责,以批评居多,与汉代的文化语境不无关系。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渐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公羊传》、《谷梁传》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浓重的儒家思想,作者认为郑庄公应该用儒家的“孝悌仁义”、“兄友弟恭”来感化共叔段,即“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2.魏晋:忠孝有嘉的君子
相对汉代人们对郑庄公运用政治阴谋对付母亲、弟弟的斥责,晋人却把目光放在郑庄公在颖考叔的影响下做出的孝举。晋人认为,郑庄公除掉共叔段事出有因,姜氏从小偏袒共叔段而让郑庄公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进而埋下了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发生矛盾的种子,最后才发展到不得不杀弟囚母的地步。郑庄公虽一时冲动囚禁了姜氏,但在贤臣的劝谏下能及时悔改,实际上是应当予以赞许的。晋时,杜预作《春秋左氏传集解》,与范宁注《谷梁传》、何休注《公羊传》等“俱立国学”。《左传》:“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杜预对其进行注释:“不匮,纯孝也,庄公虽失之于初,孝心不忘,考叔感而通之,所谓‘永锡尔类’。诗人之作,各以情言,君子论之,不以文害意。”(《春秋左氏传集解》)杜预对郑庄公的观点,首先是认同郑庄公“失之于初”,基本可以反映出作者对郑庄公杀弟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但却对郑庄公的“孝心不忘”提出了肯定性评价,郑庄公虽然对弟弟下手狠毒,但是对于母亲是心存不忍的。
3.唐宋:众说纷纭的人物
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民族交流与国际交流的增多,形成了唐宋时期包容性的文化特质。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形象的理解渐趋客观、深入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儒家的礼仪孝悌,而是更加关注人性层面的因素,并融入更多的个性化体认,使郑庄公的形象变得棱角分明,更有轮廓感。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在引述杜预的注文之后,再加注释:“《尔雅·释诂》训‘纯’为‘大’。则‘纯孝纯臣’者,谓大孝大忠也。此‘纯犹笃’者,言孝之笃厚也……颍考以有纯孝之行,能锡庄公。庄公虽失之于初,孝心不忘,则与颍考叔同是孝之般类也。今考叔能感而通之,是谓‘永锡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2S702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docx VIP
- 企业还款计划书范本.pdf
- Unit 3 Places we live in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六课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VIP
- 智能世界2035报告.pdf
- 标准图集-R4动力专业标准图集-室内动力管道安装-03SR417-2装配式管道吊挂支架安装图.pdf VIP
- 15MR105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OCR).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2025至2030血液制品产业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VIP
- 公司还款计划书范本.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