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成的若干思考.docVIP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成的若干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成的若干思考.doc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成的若干思考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初中生物课堂越来越倡导实施生成性教学,在生成性教学理念之下,生物课堂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强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在中学生物课堂开展生成性教学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老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生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在中学生物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有诸多益处,比如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因此在中学生物课堂开展生成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从教材中寻找生成   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最重要、最根本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教材为着眼点促进教学的生成,比如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草、食草昆虫、兔子、蜘蛛、青蛙、鹰等十种动物,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下两个问题,一是哪些生物之间存在吃和被吃的关系;二是它们彼此之间可以形成多少条食物链,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几分钟之后,一个小组代表起来回答问题,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引起了争论,别的小组成员表示不赞同,认为是12条食物链,还有的认为是9条食物链,此时又有一个小组认为是10条食物链,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辩论,此时教师就可以很清晰的明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吃透课本中“食物链”这一概念,才会把“谁吃谁”误认为是一条食物链,教师可紧抓这一时机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谁吃谁”的关系真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吗,结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又重新质疑和思考,最终分析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讨论、质疑、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错误问题的课堂生成,还帮助学生突破认知的局限,修正理解偏差,最终达到对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和完善。   二、在生活中寻找生成   生物学科和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生物教学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把生活和生物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寻找课堂的生成,比如在学习鸟卵结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请学生带一个生鸡蛋到课堂上认真观察和研究,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和想知道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就会说,“老师,为什么你要求我们每天要吃一个鸡蛋呢”,有的学生可能会问,“生鸡蛋变坏,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判断一个鸡蛋是否新鲜的标准是什么”,“鸡蛋要具备什么要求才能孵出小鸡呢”等,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归纳总结成一个探究主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和总结,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还学会了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丰富的生活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了生活化课堂的形成。   三、在疑问中寻找生成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对于学问增长所发挥的力量和作用,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敢于说出自己内心存在的疑惑,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帮助其解决疑问、拓展思维,比如在学习“蚯蚓”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蚯蚓既然可以处理有机垃圾,那么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吗?”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纷纷展开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蚯蚓当然隶属分解者,有的学生却持反对意见,认为蚯蚓应该属于消费者,教师可请该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就在疑问中引出了生成,又或者在学习“鸟类适应于飞行的特点”相关知识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看见鸟出汗呢,教师可对学生加以启发,“人为什么会出汗”,学生回答说这是因为人有汗腺,教师可继续加强引导,“那么鸟有汗腺吗?”,学生马上就会回答鸟类没有汗腺,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的疑问很自然得到解决,同时也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四、在互动中寻找生成   所谓在互动中寻找生成,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堂之上,在多种因素的互动和作用之下,师生之间相互影响和启发,以此实现思想的碰撞,获得知识的增长,比如在学习“人粪尿的处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精心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一个成年人一年排出800公斤的人鸟粪,那么全国每年有多少人尿粪排出?”学生经过计算得出一个巨额数字,接着提出问题,“如何对这些人尿粪做恰当处理,使之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呢”,还有的学生提出目前农村正大兴化肥施于农作物,那么相比于农家肥,二者哪一个对环境危害小呢等,通过师生对这些问题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不但可有效激发学生生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