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应防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绝对化”.doc
例谈应防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绝对化”
摘要: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的阶段性等诸多原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某些结论性知识只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教学中不宜把这些问题讲解得过死而导致“绝对化”。笔者通过自己对一些外国教材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实验和概念原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强调初中化学教学不宜“绝对化”,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陷入非此及彼的思维误区。教学中某些“绝对化”的做法是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的,应当引起关注,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度,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
关键词:实验教学;概念原理教学;绝对化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这就要求教师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日常教学。
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死抠”教材,造成教学的“绝对化”。“绝对化”的危害在于: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非此及彼的狭隘观念,使学生思维固化而缺乏创造力。而化学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一些基本化学问题的认识尚不准确、不完全,某些所谓的正确结论,通常是具有阶段性和相对性的。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曾讲过:“真理向前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此话深刻地提示了一个道理:真理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谬误。本文拟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真理”的相对性,以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
1 实验教学应防止“绝对化”
1.1 二氧化碳收集方法
众所知周,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教材中指出,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2]。教师往往因此把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绝对化”: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学生也把这一结论当成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而坚信不疑。但如图1所示:日本教材中注明所展示的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带给我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
图中所示的收集方法有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其实,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而且溶解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只要不是精密实验,CO2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的损失很少)。实践证明,用排水法收集CO2,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纯度。在精密实验中,为了降低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采取排稀酸或排温热水的方法收集CO2。
因此,教学中“绝对化”地处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欠科学的。
1.2 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
现行的各种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即在加热时试管底部应略高于试管口,目的是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然后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沿着试管内壁倒流回试管底部而引起试管底部炸裂。
据笔者了解国外的部分教材,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材中对于此操作并不强调试管底部一定略高于试管口,其原因是这些发达国家的试管品质良好,就算在加热过程中有水珠倒流也不至于使试管底部炸裂。由此看来,加热固体药品时是否应保持试管底部略高于试管口,并不是科学性的问题,而是与试管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若在教学中过分地强调,并硬性地作为一种实验操作要求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1.3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应选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3],其原因是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会很快生成膏状的硫酸钙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终止。以上结论俨然成为金科玉律,为一代一代的学生“牢记”。
而重庆巴蜀中学的刘怀乐老师曾撰文中指出[4],在验证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NH3+CO2+H2O+NaCl= NaHCO3+NH4Cl的实验中,为确保上述实验成功,所用的CO2最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备,因为这种CO2是比较“纯净”的,不含有HCl。刘怀乐老师还在《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一书中有如下阐述[5]:
(1)不能用块状的石灰石跟浓硫酸及稀硫酸反应来制二氧化碳;
(2)不宜用粉末状的石灰石跟浓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可以用粉末状的石灰石跟稀硫酸反来应制取二氧化碳。
如图2所示,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到快速而平稳的二氧化碳气流。所以,在教学中强调用石灰石(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只能用稀盐酸,而不能用稀硫酸是片面而绝对化的。
1.4 Cl-的检验
通常检验Cl-的方法是在待检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体验新加坡的双语教育.doc
- 何为《唐诗三百首》七律之冠.doc
- 何绍基著作著录情况辨正.doc
- 作为阅读者的教师.doc
- 作品引领 自主发展.doc
- 作家的幽默故事.doc
- 作文“活水”取自生活.doc
- 作文中修辞的妙用.doc
- 作文亮点专项写作导练.doc
- 作文教学中提高作文命题的质量的探讨.doc
- 2025年氯系漂白助剂项目规划申请报告.docx
- 2025年vb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年秘密花园测试题及答案.doc
- 解析卷-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 难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难点解析试题(含解析).docx
- 考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
- 考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专题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定向攻克试题(含详解).docx
-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欧洲EN50129-2018培训讲义.pdf VIP
-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pptx VIP
- 清科-我国引导基金与区域及产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36页.pdf VIP
- 新22J05 公用卫生间、住宅厨房及卫生间.docx VIP
- 陕09J05、陕09J06-1、陕09J06-2 卫生间、盥洗室及洗池、木门、塑钢门窗.docx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单元测试(含答案).doc VIP
- 《跨境直播运营》课件——跨境直播的内容组织.pptx VIP
- 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施方案.docx VIP
- 2024精选衍纸教案节课.pptx VIP
- 陕09J06-2塑钢门窗-标准图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