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题而异趣的警示.doc
同题而异趣的警示
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的两篇同题游记《游高粱桥记》,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但却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主题。一个赞美自己,美化得很高雅,高雅到以一般游人皆为痴呆;一个批判自己,批判得很严厉,严厉到说自己无耻。把这两篇散文放在一起来读,这对我们当前一味耽于美化诗化的游记散文应该有相当的警示。
袁宏道写的《游高粱桥记》,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清到鱼鳞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种从效果上着笔写水清的方法是传统的。不过,这篇文章增加了一点,从几席间观望寺庙,有一种闲情逸致,觉得眼前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存在:“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写到这里,只是概括地称赞高粱桥的美好,还没有具体写到游览。下面一段才是叙事记游: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这是很高雅的情趣。趺坐(盘腿而坐)“古根”上,就暗示着不求一般的物质享受,而是以自然为美。古根不像椅子那样舒服,但是情趣却自然。“茗饮以为酒”,以茶当酒(古诗有句云:“寒夜客来茶当酒”),比之饮酒要高雅。作者在下文中,就是拿这种情趣与“彼筵中人”(摆宴饮酒的人士)对比。饮茶比饮酒要清淡,淡和雅相联系,淡雅了层次就高,即为高雅;浓了,则不一定雅。山水之乐甚于酒,审美价值超越于物欲,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欧阳修总结出来的。有情趣,还得有景,情与景偕,情景交融,才有诗意。故下面写“浪纹树影以为侑”,是很雅致的。茶为酒,已经是淡雅了,而下酒的菜,则更淡,象征性的。“浪纹树影”,在一般人看来,既不是菜肴,也算不上美妙的风景。但是其中有水的空灵,阳光的透明。至于“鱼鸟之飞沉”,则更是自然之趣。天水一色,都是透明的,见鱼之游,如观鸟之飞翔。后来毛泽东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名句,也许和这种情景不无关系。在这种情境中,作者是很超然的。把鱼鸟之飞翔和人物的往来,当成好玩的景象(“以为戏具”)。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强调自己沉醉于“山情水意”。
一是以淡雅之茶代替酒,避免被口腹之欲冲淡超然物外的雅趣;
二是对于拘于世俗之欲念的“筵中人”,显示一种藐视;
三是设想那些筵中人,耽于世俗的人,对于自己乐趣的不理解:“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以为自己是呆和尚,可见其蠢,写他人的“相视以为笑”,却表现出作者不以相视而笑为意,越发显得自得其乐,超凡脱俗;
丈四丈是针对世俗丈之人,表白丈自己的优丈越:“彼筵丈中人,丈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笔力就在于取两种乐趣的对比,显示自己的高雅。
这是一篇游记,从字面上来说,重点、焦点、感人之点应该是在游的过程中。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游的过程中,所见之景,如“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和世俗之人观感也许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游,而在内心感受,对于乐和趣的感觉。世人以为痴者,我以为乐;世人以为乐者,我以为呆。
游记当以特殊的情趣、独特的性灵为主脉,而不当以景物为主干。景物美则美矣,然人所见可略同。略同之景,难以为文;而不同之情与趣,方为文章之灵魂。
袁宏道之弟袁中道同题散文,也说明了这一点。
宏道的文章,记三月一日之游;中道的文章,记三月中旬之游。三月一日已经“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三月中旬却是“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飚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如果不是同一年,则物候之差,何以如此巨大?如果是同一年,作者所取之异,何以如此之悬殊?
这个问题要从袁中道的文章中求解。
袁中道的文章,竭力强调北京春日实在煞风景。先是所见不美:北风劲吹,弄得“对面不见人”。更有力的一笔是,风吹得沙子“中目塞口,嚼之有声”。一般写景象,大都着重于眼耳之间,以视觉与听觉为主;而这里却写到触觉,引出特殊的听觉,一点没有春天的感觉,甚至比冬天还要扫兴。穿上厚皮袄“犹不能堪”,游兴完全败坏,只能狼狈逃离。折腾到黄昏,忍受“百苦”以后才到家,还要加上一笔:“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这一笔,不仅仅是写北京春天的特征,而且是写作者摆脱折磨以后,心中之余憾未消。
把春天写得比冬天还差劲,是为了什么呢?看了下面才知道,这是反衬。
想到自己家乡,“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可以过舒服的小日子,但是偏要风尘仆仆,折腾到京师来,干什么?下面的回答直截了当:“为官职也。”就是为了当官。这句话接近于口语,很是坦率,没有用比较委婉的“仕进”之类的文言语词,在封建士大夫,这样不顾脸面是很不容易的。更坦率的是,说自己“屡求而不获”,完全是白忙活,瞎折腾。这样的坦率,在中国古典文人中是很罕见的,也是很可贵的。
这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3∕T 140-2023 造林技术规程 .pdf VIP
- 2025广东汕尾市海丰县纪委监委招聘政府聘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飞机构造基础 液压源 液压源的组成(二).pptx VIP
- 正元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系统用户手册(Zyspps Ver5.0).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2版) 茆诗松全套PPT课件.ppt
- 瑶族舞曲(管弦乐)总谱.pdf VIP
- DCS控制室全操作规程.docx VIP
- 爱立信5G四期产品及建设方案介绍.pdf VIP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汽车鉴定与评估》全套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