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7): 1265-1273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7.004
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
1,2 2 3 2 1 2 2
张卫建 ,陈 金 ,徐志宇 ,陈长青 ,邓艾兴 ,钱春荣 ,董文军
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南京 210095;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摘要:【目的】明确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实际影响,降低对未来粮食安全预测的不确定性。【方法】依据
东北水稻生产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数据,并结合田间开放式增温试验(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
系统研究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结果】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十年来东北水稻单产与其生
长季的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相关显著,但与降水量变化相关不显著。理论推算表明,水稻生长季最低气温升高
1℃,水稻单产可提高6.0%以上。田间试验发现,在目前的气温背景下,水稻冠层气温升高1℃,单产可提高10%
左右。近四十年来东北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每10 年约延长3 d,与近二十年来田间观测到的水稻实际生育期延长
幅度基本一致,达5 d 左右;与1970 年相比,2010 年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24 倍,种植重心向北位移
了近110 km,与东北水稻生长季≥10℃有效积温带北移的幅度一致。【结论】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的直接增产效
应显著,稻作系统可以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改进和区域调整等策略来逐步适应气候变化的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
的稻作制度调整上,应充分挖掘增温的增产效应及作物系统的适应潜力,调整时机和幅度应适当迟后于预测的气
候变化进程。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要注意因水稻生育期延长和种植区域北扩而可能遭遇的低温冷害等极端性
天气。
关键词:全球变暖;粮食安全;中国东北;水稻单产;应对策略
Actual Responses and Adaptations of Rice Cropping System
to Global Warming in Northeast China
1,2 2 3 2 1
ZHANG Wei-jian , CHEN Jin , XU Zhi-yu , CHEN Chang-qing , DENG Ai-xing ,
2 2
QIAN Chun-rong ,DONG Wen-jun
1
(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and Ecology, Ministry of
2 3
Agriculture, Be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高产突变体A2588的T-DNA 插入位点侧翼基因分析.pdf
- 稻曲病菌突变体B-726生物学性状分析及其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pdf
- 稻曲病菌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B-1015的T-DNA标记基因的克隆.pdf
- 稻曲毒素A的相对含量分析及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pdf
- 稻田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持续农业模式研究.pdf
- 稻田灌溉和秸秆施用对后季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pdf
- 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对氮肥水平的响应.pdf
- 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响应.pdf
- 稻瘟病菌假定的糖基水解酶62家族初步研究.pdf
-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地区特异性宗谱菌株的分子指纹和致病型分析.pdf
-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pdf
- 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ssp.)亲缘关系的分析.pdf
- 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分析.pdf
- 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pdf
-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密林熊蜂的致病机理.pdf
- 东莞大蕉超表达拟南芥CBF1基因及其抗寒性检测.pdf
- 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分化和保护策略研究.pdf
- 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pdf
- 冬播麦区Glu-1和Glu-3位点变异及1B_1R易位与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pdf
-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