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粤壮关系词.doc
论粤壮关系词
摘 要:两广地区都曾是古百越民族的聚居地,粤语和壮语有不少关系词。“竹、母鸡、虱、马骝”等词语都是典型的粤壮关系词。通过分析它们的语音、语义、来源等,有助于厘清粤语和壮语的历史实情。
关键词:粤语 壮语 关系词
一、引言
广东和广西都处于祖国的边陲,和历史上中原地区相距很远,因此都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的状态。史书上有关于此方面的记载,如《汉书?地理志》注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直到秦汉之际,中原地区和两广地带才开始联系起来,打破不来往的状态。
秦汉之前,两广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壮族、黎族的居住地。由于和中原距离远,生产力相对落后,在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两广地带被称为“蛮夷之地”或“百越之地”。[1]
地理位置的隔绝,也会对语言造成深刻的影响。粤语是在中原汉语的基础上,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方言。尽管现今广东的少数民族已经很少,但由于历史原因,粤语中有不少民族语底层遗存词汇,而且由于粤语是强势语言,又地理位置靠近广西,广西的少数民族语也有粤语的借词,我们把这些词语统称为关系词。研究粤语和壮语的关系词,对两种语言的发展都有帮助。
二、判定粤壮关系词的依据
判断粤语中的壮语底层遗存词,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第一,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没有类似的说法,特别是距离岭南较远的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等。但可能在闽方言和客家方言中存在。第二,在壮语中存在类似的说法,或者在同系属的侗台语族其他语言中存在。第三,这些词汇应是基本词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而不是高物质文明的对象。[2](P4)
属于壮语借用粤语词汇的依据则相对简单:第一,这些词汇在其他方言中不存在类似说法,而只是粤语独特的方言词。第二,在壮语或者是侗台语中也没有相似的说法,而且在侗台语族的各种语言中使用并不普遍。
三、粤壮关系词实例
有些粤壮关系词在语言使用中很普遍频繁,不深究是发现不了的。不管是名词,还是动词、形容词等都有涉及,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几个名词实例。
(一)竹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r箬也。凡竹之属,皆从竹。玉陟切。”[3](P90)上古音构拟为*tiok,粤语读作tsok?。
从《说文》可看出,许慎时代,竹被视为草类植物,但按现今植物学的分类,竹属于禾本科。在壮族地区,竹类归入树木类,冠以大类名ko?,如竹子ko??uk?,也可以冠以小类名fai?,如薄皮竹fai?tai?、甜竹fai?fa:i?。
壮族人把竹称作?dok7或者?uk?,竹篾则称为tuk?,三者和汉语的竹的读音关系密切。?dok?和tuk?跟“竹”的上古音对应整齐,与粤语今读音?ok?相距也不远。tuk?和上古音*tiok相差不远,而?dok?的韵母和声调都和古汉语一致,只是声母清浊不同,但d-和t-的发音部位完全相同。由此看出壮汉粤中“竹”的读音关系紧密,应为同源词。[4]
竹类植物产于南方,北方较少,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除了“竹”音义的对应关系,壮侗民族使用竹类较多,竹文化发达,从这些角度来审视,把竹看作是百越语留存在粤语或汉语的底层词,也并不是不可能。
(二)鸡?p
鸡?p是粤语中很特殊的方言词,指母鸡,读kai?na:?,在其他方言中没相似说法。
鸡,《说文》中对它的解释:“知时畜也。从隹奚声。鸡,籀文?u从鸟。古兮切。”[3](P71)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是各方言的基本词。侗台语族各种语言中,“鸡”的读音和现代汉语、粤语也很接近。武鸣和靖西、德保等地壮语都读kai?,一致性非常高。侗语读ai?,黎语读khai?,临高话读kai?,泰语读kai?。这些读音都可以看出“鸡”在侗台语中也是固有词,和汉语方言是同源关系。
《说文》没有收“?p”字,这是粤语的方言字。但是“?p”的来源也值得考证。粤语把“母”称为“?p”,和“公”相对,而且作为语素组成的词很多,如“鸭?p、牛?p、蛤?p”,很多女性也用“?p”表性别。但“?p”在古汉语和方言中都找不到相关依据,我们可以尝试从民族语中寻找其根源。壮语中,舅父和舅母都称na?;姨母,不管是母之姐还是母之妹,都称na?或ja?na?,这两个词都和母亲有关联。粤语中的“?p”可能借自壮语的“na?”,转化成“母”的意思。因此,“鸡?p”有可能是汉语和壮语的合璧词。
和“鸡?p”一样,粤语的“鸡项”也是汉语侗台语的合璧词。鸡项在粤语的发音是“kai?h???,指基本已经成熟,但还没下过蛋的小母鸡。前面分析过,“鸡”是汉语和民族语同源词,但是“项”也是壮语底层词。连山把未下蛋的小母鸡称h???kai?,武鸣壮语称ha??,侗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开展体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 VIP
- Illustrator教程Illustrator绘图技巧Illustrator经典实例Illustrator网格工具绘制逼真花瓣.pdf VIP
- 民企混改公司合作协议书10篇.docx VIP
- 如何免费申请QQ号申请qq号方法.docx VIP
- Illustrator进阶技巧.pdf VIP
-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docx VIP
- 海蜘蛛渠道商管理制度.doc VIP
- 5.黎曼几何初步.pdf VIP
- 同城灾备中心建设情况及业务持续性演练方案汇报.docx VIP
- 2025年二十四节气养生:立秋—处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