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初的中国画走向.doc
20世纪初的中国画走向
【内容摘要】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创新的论争次数非常多,其中较大的就有三次,在这三次论争之中无一不是循环式的较劲。文章对这三次较大论争中的第一次进行研究,它发生在20世纪初的大时代,因此也属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对于该段艺术历史进行研究,本身就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清末民初 艺术 中国画 走向 研究
艺术史的进程,在各种力量的牵引下,有时候划出如圆周运动一般的轨迹,曾经的起点变成之后的终点,现在的终点又成为未来的起点……如此往复,周而复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件有悖情理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就像我们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起点与终点的变换,也绝不是曾经的那一个。艺术不同于科技,没有明确无误的递进关系,也不取决于时间上的先后。但是,艺术却反映着真假、美丑、善恶等价值理念,提供给我们看过去、望未来的心性支柱和精神信仰。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20世纪以来,历史悠久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千载难遇的巨大变化,这变化涉及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思想、艺术等社会的诸多层面。就艺术层面而言,20世纪的中国画是绘画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构成元素。历经几千年的中国画,在时局迥异的世界里,在强弩之末的形势下,在重重问题的包围中,应该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是每一个画者和关注中国画的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20世纪初,国衰民困、豪强肆侵。众多秉承忧患意识和民本精神的有志之士,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寻找救国良方。就中国画而言,为图“强”,文人雅士开始逐步脱离固有的“笔墨”思想,而将西画的构成元素或者是结构造型作为中国画的本质要求。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人,怀着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将复兴中华作为自己的责任,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探讨我们民族的未来。在中国画上,他们都反对一味地摹古,而主张变法、革命和改良。在实践上,为了改良中国画,他们把传统中国画特别是较近的中国画定位在“一无是处”的层面,进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传统的书画世界,甚至极力反对传统艺术。在这一点上,中国画改良与小说革命、政治变法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为救亡图存,革命或曰改良日渐成为20世纪的社会主潮,中国画自然也不例外。
正是在这些激进思想的影响下,认为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的见解遂日渐占据画界主流。秉承这一观点并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者,首推徐悲鸿。1918年,徐悲鸿自日本回国后,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时写了《中国画改良论》,又名《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文章中,徐悲鸿认为:“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进而,他提出了“改良论”之观点,即“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认为,中国的绘画自明末以来渐渐僵化,落入一成不变的抄袭套路之中。因此,他不止一次说过:“我宁可到野外去写生,完全地拜大自然做老师,也绝不愿抄袭前人不变的章法。”
诚然,在必要的历史时刻,救亡图存的意义大于理性的思考。然而,古老不等于落后,新兴也迥异于进步。激进者常常以革命的方式去摧毁过去,殊不知彻底的破坏难以成就真正的创新,甚至会引发认识上的混乱。与“变法”“改良”之声相对应的,是那些“守旧者”的努力。这里的“守旧者”,非“泥古派”的那种对一切的过去必须迂守,相反,他们是建立在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一种文化自信和自觉,代表人物有陈师曾、金城、齐白石、黄宾虹等。
如前所述,革命或曰改良,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主潮,也是20世纪中国画的主潮。彼时,越来越多的人拜倒在西洋画的面前,不知有我。这个时候,以陈师曾为代表的守望者们,怀着一颗相对平静的心,在风雷激荡中明辨、慎思,进而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并不盲目地崇尚西洋画、鄙弃文人画,而是通过文人画之承载传统精神的洞见,构筑了现代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并由此获得了一个蓄积着历史想象和文化脉动的思想场域。可以说,20世纪中国画之现代发展的道路上,正是因为这种保护传统的选择,才给“引进西学”的主流选择以必要的和有益的制衡。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改良派,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微弱败,已近末途,故而需要学习西方,求写实精神、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等。这种向西方学习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这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冲动,往往将中国传统艺术中优秀的一面抹杀殆尽。相反,以陈师曾为代表的传统派,主张固守传统、从艺术本体去分析和观照文人画的技巧、要素和形体观念,自是谨细审虑的理性选择,但是却易陷入不能超拔的固有套路之中,故而亦有可分析之处。自然,任何价值判断,都是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做出的,也必将反映着评论者的学术素养和知识背景。绝对公正和完全正确的价值判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我们却能够尽可能地去接近和表达公正。故此,笔者尽量本着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699《桃花扇》中折射出的中国式忠诚.doc
- 2002-2011年《学前教育研究》载文的研究方法的分析.doc
- 2011年第六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技巧啦啦队精英组赛况浅析.doc
- 2012中国电影:论文学作品的改编.doc
- 2012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市优秀作文选评.doc
-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doc
-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评析.doc
- 2012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基于课程标准的视角.doc
- 2013 时尚奥斯卡大赢家.doc
- 2013年1—6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doc
- 20世纪前期单元组合型语文教科书的编排轨迹.doc
- 20年归零起步.doc
- 316L不锈钢在含盐水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doc
- 5.12地震灾区教师与干部消费观状况的对比研究.doc
- A Report on Undergraduates' Income and Expense.doc
- A Sample Teaching Plan for College English.doc
- A Study on Translation Process from the Angle of Thinking.doc
- ABB式词语词性及特点的教学案例.doc
- Advantages of Group Work in English Teaching.doc
-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Theories on Humorous Language in Advertisement and their Translations.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