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凶狠的乖孩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凶狠的乖孩子.doc

凶狠的乖孩子   乖孩子挥刀伤人   2013年4月4日晚,上海徐汇区某中学男生宿舍楼发生了一起恶性伤人案件,高二学生张亦麟用水果刀把室友小林捅成重伤,幸好抢救及时,小林三天后脱离危险,而张亦麟涉嫌故意伤害,被警方刑事拘留。   案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该校是寄宿制高中,学生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家。当天晚上9点半,晚自习下课,同学们都挤在食堂看足球赛直播,小林一个人回宿舍休息。他发现宿舍门关着,而他的钥匙忘在了教室里。他敲门,没人应答。他没好气地咒骂了几句,还用脚踢了两下门,不得不转身去食堂找室友要钥匙。   其实,当时张亦麟正在宿舍里睡觉。被粗暴的敲门声惊醒,他有点不高兴,就没有立刻起身开门,又听到小林在外面骂骂咧咧,索性躺着不动。他听到小林离开了,就蒙上被子继续睡觉。   小林要到钥匙返回,开门发现张亦麟在屋里,很生气。他用力把张亦麟摇醒,质问他刚才为什么不开门。张亦麟先说没听到,看到小林盛气凌人的样子,又说听到了。   小林怒道:“听到了为什么不开门?你一个人在屋里做什么勾当?有公德没有?”   “公德?”张亦麟冷笑道,“公德是踢门吗?公德是骂人吗?”   小林恼羞成怒,上前推了张亦麟一把。两人扭打起来。   张亦麟身体瘦弱,不是小林的对手,很快落了下风,头被小林的手臂紧紧夹住。他看到桌子上有一把水果刀,就操到手里,威胁道:“松手!再不松手我捅死你!”   小林看到了张亦麟手里的小刀,却不以为意,还笑道:“想杀人啊,就你?全班同学每人借你半个胆你也不敢……”话音未落,他就感到腹部一阵剧痛。他一声惨叫,本能地松开手,仰身躺倒在床上,低头,赫然看到自己的小腹冒出鲜血,而张亦麟手里攥着水果刀,正呆呆地看着他。   “快……快叫人……救命!”小林恐惧地请求。   张亦麟醒过神来,扔下水果刀,奔出门去喊人。   120救护车赶到时,小林已处于休克状态,医生就地展开紧张抢救。宿舍生活老师报了警,张亦麟被带到派出所问讯,随即被刑事拘留。   三天后,小林脱离了危险,但因失血过多,在医院治疗了两周才出院。小林的父母很有胸怀,相信张亦麟是一时头脑发热,并非蓄意伤害,于是息事宁人,放弃了诉讼权利,甚至没要求经济赔偿,因为张亦麟的父母早年下岗,靠经营路边馄饨摊维持生活,拿不出多少钱。学校也网开一面,没有开除张亦麟,只给了他一次记大过处分,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接受心理治疗,不能再有暴力行为。于是,张亦麟成了我的心理病人。   张亦麟的班主任告诉我,张亦麟平时是个很乖的孩子,很少见他高声说话。同学们也说,张亦麟人品极好,特别老实,平时话不多,跟女生说话还脸红,没有任何暴力表现,与同学相处相当融洽,同学们给他取外号“乖孩子”。所以,他们听说张亦麟用刀捅伤了小林,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小林捅伤张亦麟才合情合理。   了解案件时,我看了法医鉴定。上面写道,凶器刃长63毫米,伤口最深处达72毫米,可见用力之猛。法医据此认为,行凶虽属应激性犯罪行为,但凶手心理上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建议接受心理辅导。   乖孩子何以动刀伤人?平和的外表下何以隐藏如此残忍的歹意?所有人都急于解开这个谜团,而心情最迫切的,莫过于张亦麟的父母。   像激光那样爆发   张亦麟的母亲马女士第一次陪儿子来心理诊所治疗时,问我什么叫应激性犯罪。   我告诉她,所谓“应激性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应激状态下的犯罪行为,而所谓应激状态,是指行为人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犯罪心理学称之为“偶发性的应激犯罪”,属于情绪性动机犯罪中的一种,又称“感情冲动型犯罪”。应激性犯罪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行为人在应激状态下因高度紧张而手足无措,造成过失犯罪,比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遇行人穿越马路,踩刹车误踩油门;第二,行为人有故意犯罪动机,在作案过程中遇到突发变故而产生的攻击性暴力行为,比如小偷入室盗窃,主人突然回家,小偷怕被抓获,惊恐中施暴,杀死主人,等等。   马女士说:“那亦麟应该属于第一种吧?打架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他主观上没有用刀捅人的动机。”   我说:“是的,属于第一种,过失性伤害,所以警方和受害人家属都没有继续追究。不过,应激性犯罪是很可怕的,后果非常严重,不可掉以轻心。”我告诉她,人在受到外界突发的强烈刺激时,产生情绪上的激烈冲动,失控的情绪使机体活动出现严重障碍,致使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刺激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限度,失控情绪过于强烈,大脑思维难以恢复,令其思维狭窄,自控能力减弱,理智分析受到抑制,情绪暂时性地处于失控状态。所以,应激性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有误,行为失措,常留下破绽,事后难以回忆行为细节,说明行为人存在严重的心理缺陷。行为人情绪强烈爆发时,就像激光那样,长久压抑在内心的暴力瞬间释放,情绪极为亢奋,出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