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第二篇(物理化学的形成)解读.ppt

《化学史》第二篇(物理化学的形成)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化学的形成 四 溶液理论 六 胶体化学和电化学 于是他投书给国外的一些名家,觅求知音,其中有门捷列夫、阿姆斯特朗、特劳贝等,得到的竟是冷淡的回答,有的竟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对阿累尼乌斯的理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他就是奥斯特瓦尔德。 因为当时奥斯特瓦尔德正在研究醋酸甲脂的水解和蔗糖的转化问题,以各种无机酸有机酸作为催化剂,他发现从电导测出的每种酸,对盐酸的相对电导值和每种酸对盐酸的相对催化速度比值是一致的,正好同阿累尼乌斯电离学说一致,而且又可以作为这一学说的旁证。 他立即从俄国的里加到斯德哥尔摩看望阿累尼乌斯,两人相互切磋,彼此大受教益。之后,他们又拜访了范特霍夫,并在他的实验室进行了冰点降低的实验工作,以进一步论证电离学说。从此,奥斯特瓦尔德、范特霍夫和阿累尼乌斯三人成了亲密的朋友,成为当时物理化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阿累尼乌斯在解释气体反应时,发挥了活化分子的理论,并提出了表达化学变化与活化分子数目关系的著名公式:p113,说明反应速度取决于活化分子相碰撞的次数,而碰撞次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阿累尼乌斯后来还研究了其他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宇宙起源的假说,还研究过生物学,并写了几本科普著作。 奥斯特瓦尔德对电离学说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就是发表在由奥斯特瓦尔德主编的《物理化学》创刊号上。 他本人于1885 年根据电离学说提出了著名的稀释定律,给电离学说以支持。此外,他还提出了把分析化学中的反应看成是离子反应,并且用离子的特殊颜色来解释溶液的颜色。 奥斯特瓦尔德写过许多教科书和专著,其中包括化学史。他还研究过催化作用,特别是用铂催化剂将氨氧化的反应。 奥斯特瓦尔德同阿累尼乌斯一样,为物理化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在的莱比锡化学实验室成为 19 世纪 90 年代物理化学研究的中心。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阿累尼乌斯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瑞典物理化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城堡。电离理论的创立者。学术成果,解释溶液中的元素是如何被电解分离的现象,研究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得出著名的阿累尼乌斯公式。还提出了等氢离子现象理论、分子活化理论和盐的水解理论。对宇宙化学、天体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也有研究。获得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1859年2月19日生于乌普萨拉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1876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系。 187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不久到斯德哥尔摩准备博士论文。 1884年以《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论文申请博士,答辩后评为有保留通过的四等。这几乎使他失去担任乌普萨拉大学讲师资格。只是在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慧眼独识下,支持他的观点,亲自到乌普萨拉请他到德国里加大学任副教授,这迫使乌普萨拉当局同意聘他为该校讲师。    1885年到奥斯特瓦尔德实验室工作。   1891年担任瑞典皇家工业学院讲师,   1889年升教授,1895年出任该院院长。   1905年任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190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1911年选为本国皇家学会会员。   1927年退休。 1927年10月2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实验仅仅是研究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结果的思考。阿累尼乌斯已经完成了足够的实验,他离开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实验室,回到乡下的老家。离开了那些电极、烧杯等设备,开始探索实验数据背后的规律。在实验中,阿累尼乌斯发现,很稀的溶液通电后的反应与浓溶液相比,规律要简单得多。以前的化学家也发现了在浓溶液中加入水之后,电流就比较容易通过,甚至已经发现加水的多少与电流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他们却很少去想一想,电流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计算,阿累尼乌斯发现,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导电性有明显的影响。“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的差别是什么?”阿累尼乌斯反复思考着这个很简单的问题。“浓溶液加了水就变成稀溶液了,可水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阿累尼乌斯静静地躺在床上,顺着这个思路住下想:“纯净的水不导电,纯净的固体食盐也不导电,把食盐溶解到水里,盐水就导电了。水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阿累尼乌斯坐起来,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想起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834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只有在通电的条件下,电解质才会分解为带电的离子。”“是不是食盐(化学名称是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就电离成为氯离子和钠离子了呢?”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 因为法拉弟认为:“只有电流才能产生离子。”可是现在食盐溶解在水里就能产生离子,与法拉第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