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管理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灰树花栽培管理技术.doc

灰树花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灰树花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介绍了灰树花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原料的营养要求,生长环境条件的温湿度、pH控制,以及配料、灭菌、接种、发菌等操作步骤,重点介绍了灰树花仿野生出菇管理方式,该方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关键词:灰树花;出菇管理;栽培技术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又名千佛菌、贝叶多孔菌、莲花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不仅味道鲜美、嫩脆,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日本被视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多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等[1,2]。此外,它还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树花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种植,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灰树花(图1)子实体肉质,有柄,多分支,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重叠成丛,最宽可达40~60 cm。菌盖直径2~7 cm,灰色至淡褐色,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色,厚2~7 mm。生于栎树或其他阔叶树木桩周围,造成白色腐朽。   2 生长发育条件   2.1 营养要求与栽培原料   2.1.1 营养要求   2.1.1.1 C源:对葡萄糖利用最好,果糖较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糖类也能被分解利用。   2.1.1.2 N源:对蛋白胨、玉米浆、黄豆饼粉等有机氮利用最好,不能利用硝态氮。   2.1.1.3 矿质元素:需要大量元素K、Na、Ca、Mg、P、S等,微量元素Fe、Zn、Cu、Mn、Mo等。   2.1.1.4 生长素类:维生素B1为必要物质,另外,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使用最多。   2.1.2 栽培原料   木屑(最好是栗子树的木屑)、禾谷类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纸浆渣、葵花籽壳、油菜籽壳、大豆秸秆、葵花盘、花生壳等,凡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生产灰树花的培养料。   2.2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2.1 温度   菌丝在6~37 ℃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1~27 ℃,42 ℃以上菌丝开始死亡。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27 ℃,最适温度为18~22 ℃ 。   2.2.2 水分   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100 kg干料加100~120 kg水)。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3%。   2.2.3 空气   灰树花菌丝体对氧气的要求与平菇相似,在子实体形成时需要大量氧气,应加强通风。灰树花子实体对CO2敏感,CO2浓度过高时子实体生长迟缓,不分化,并易造成杂菌污染。   2.2.4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辅以50 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分化发育期要求200~500 lx的光照,光照能使子实体颜色变深。灰树花子实体具有向光性。   2.2.5 pH   灰树花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4~7.5,最适pH为4.4~4.9。子实体生长阶段pH以4.0为宜。   3 栽培场地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远离垃圾堆、禽畜养殖场以及油漆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的区域,以果树林下空地最为理想。   4 配料、装袋、灭菌   栽培料配方可因地制宜确定,尽量选用当地的原材料。   4.1 配料   4.1.1 配方一   阔叶树木屑(或棉籽壳)80% 、麦麸18% 、蔗糖1%、石膏粉1%。   4.1.2 配方二   栗木屑45%、棉籽壳45%、麦麸8%、蔗糖1%、石膏粉1%。   4.1.3 配方三   阔叶树木屑26%、玉米芯50%、麸皮20%、黄豆粉3%、石灰粉1%。   4.2 装袋   采用袋式栽培,将培养料配好后装袋,用皮筋或绳将袋口扎紧,装料松紧适度。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规格为20 cm×33 cm,厚度0.05~0.06 cm。   4.3 灭菌   熟料栽培是指用经过常压或高压灭菌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夏季杂菌密度大,繁殖率高,需要将栽培料全部灭菌。   4.3.1 高压蒸汽灭菌   在0.14 MPa、127 ℃的条件下保持2 h。   4.3.2 常压灭菌   在100 ℃的条件下保持10~12 h。   5 接种、发菌   5.1 接种   当菌袋温度降至25~30 ℃时开始播种,用手将栽培种掰成直径约1.0~1.5 cm的小块,菌种量为5%~10%,在袋的一头播种。要求接种室内彻底消毒灭菌,接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