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桃花源情结的超越性意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桃花源情结的超越性意义.pdf

第17卷 第1期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Vo1.17,No.1 2015年 1月 JournaIofTongrenUniversity Jan.20l5 试论 “桃花源情结的超越性意义 吴国富 九江学院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5 摘 要:在历史上,桃花源已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对于这种 “桃花源情结”, 或斥之为消极心态,或嗤之为怀旧,也即对落后的农业时代的一种眷恋。然而考察近现代以来 人们借助桃花源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可知,桃花源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就是 当代文明的对立 面,因而可以反映桃花源乃是植根于人类过去及未来之需求的一种永恒的 “情结”。 关键词: 桃花源; 情结; 消极怀旧; 永恒性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3—9639 2015 01—0020—08 从陶渊明创作 《桃花源记》到清王朝覆亡之时, 王朝的宫殿一起轰然倒塌,覆巢之下无完卵,“桃花 历史 已经走过了一千五百来年。在这漫长的时光中, 源 ”也不能幸免。尽管还是有那么多人深爱桃花源, 桃花源~直得到人们的美誉,极少有诋毁之词。正 不断创造、发现桃花源,在诗文中讴歌桃花源,但 如刘中文 《唐代陶渊 明接受研究》所言,作为陶渊 与此同时,“桃花源”也不断遭到批判,一波接一波, 明文化精神的一个侧面,“桃花源 ”被后代士人普遍 如同给它施 了魔咒一般,生活在近一百年来的人, 接受,从此中国士人有 了新的精神寄托,而且不断 莫不受到这种观念 的影响。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 地苦苦寻觅这个精神天堂。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 莫过于这种观点:桃花源代表 了一种 “消极逃避” 时代的巨变使唐人的桃源情结 日益加重,几乎每个 的思想 。 咏陶诗人都必言桃花源 。在唐诗诸多的涉陶文化意 “五四”时期 以攻击孔教而闻名于世的吴虞, 象中,“桃花源 ”这一文化意象出现的频率最高,其 在 《新青年》上发表 了 《消极革命与老庄》一文, 次数难以统计。士人还以 “桃花源” 桃花坞、桃花 指出了老庄派的 “桃源情结”所存在的二律背反: 溪、桃花谷 为题,用诗歌描绘出一幅幅风情各异、 它既表达了自由的理想,也因不能付诸实现而最终 奇幻多姿的世外桃源 图,构成了唐代缤纷绚丽的桃 又箝制 了自由的翅膀 。不能只依靠消极退隐、容忍 源长卷uJ32。。用 “桃源情结”一词来形容中国人对桃 退让来苟全 自由。自由需要去积极地争取,甚至要 花源 的情感,并不过分,它 已经成为一种深藏于中 以流血、牺牲为代价L3J4。“桃源情结”等于 “消极 国文人心底 的文化潜意识。如王正 《悟与灵感:中 退隐、容忍退让 ”,这在 “斗争哲学”弥漫于世的时 外文学创作理论比较研究》所言,中国文人之喜爱 代,几乎成为公认的观点。然而 “磨刀恨不利,刀 山水、偏爱禅趣的现象,不仅体现 了文人由来 己久 利伤人指”,斗争总是短暂的,一味鼓吹下去,最终 的 “桃源情结”与佛教 “淡出尘世 ”之超脱思想的 会斗到 自己的头上。久而久之,“桃源情结”等于缩 一 拍即合,也体现了文人对无俗气的环境与超越性 头乌龟的说法,渐渐不流行了。然而这种观点还是 的心境达到内在默契的永恒期待f219。。 藏匿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例如,有的学者在研究一 然而,“五四”以来,神圣的传统文化随着封建 个世纪以来 中国文学创作的 “桃花源 ”原型之后得 收稿 ¨期:2014.12.18 作行简介:吴国富 1966一 ,江西武宁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第 1期 吴国富:试论 “桃花源情结”的超越性意义 21 出结论,桃花源原型的核心就是超脱性 或说是一 构的调整,为此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这一罪名, 种逃离 ,“无法直面事实,而事实又不会因为遮蔽 不可谓不轻,似乎 “桃源情结”要为国家 民族的落 而消失,因此现代作家们在营构桃花源时就只好一 后负总责 了。 边逃离事实一边归罪事实,而避免认真反省 自己的 数十年来,“桃源情结”催生了无数的乡村旅游 价值理想。”桃花源不具备价值理想应具的超越性, 景点,刺激 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在旅游研究者看来, 因而 “牧歌与挽歌交织在桃花源原型的至深处,挽 这并不值得叫好 。例如有人说,作为旅游者观览对 歌的升腾昭示了桃花源原型的价值界限。”那么真正 象的桃源佳境,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一种原始意象, 的价值理想是什么? “在事实与价值劈面相迎时, 是中国人对 目益失落的原始家园的一种回归与追 人通过执著于价值,即使舍生忘死也意欲超越事实 思,这种追思因旅游者远离 自己的故乡而显得更加 性。这才是价值理想的生命力所在。”4【]换言之,现 迫切 。可 以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