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VIP

“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

“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摘要] 课堂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一种手段。有效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 探究能力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而“思”源于“问”。问题让学生有了数学思考的欲望,也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要想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首先要有一个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好“问题”。我们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否被调动起来。倘若一堂数学课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死气沉闷,不管教师如何卖力、如何滴水不漏、如何面面俱到,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我们农村小学课堂一般以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为主。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中例题不感兴趣。他们只要预习课文就能一目了然。例题讲解得清清楚楚,甚至框框里给出解题过程。学生上课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试图将“问题”带入课堂中,发现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而且效果很好。   一、问题的生活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教学时进行问题的生活化,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激活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在思考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巧妙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地探究数学思维能力。   去年我去省城聆听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一节《圆的认识》课,给我感受很深。教师善于把教学的新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从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知识,教学时,黄老师通过设问“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 引出今天探究之(一):“下水道的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井盖怎么放都陷不下去?”;探究(二):“抛圈游戏怎么玩才公平?”   问题背景下的探究活动,应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为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为什么圆的掉不下去?”学生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原来井盖的宽度都一样”,之后再反例(椭圆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圆的宽度一样(也就是直径一样)的认识。老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使学生获得了发展。   二、问题的形象化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我们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下疑问,相机引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集中精力避免粗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故意设下“陷阱”。 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它们等底等高)   B B   A A   看到这两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们的回答是:“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1/2。”这两句话对吗?学生互相嘀咕着,很快有学生悟出来了,慢慢地举手的同学多了。接着我又问:假如这两个图形各自沿着AB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手比画着是圆柱、圆锥。追问:从刚才的假设中你又能想到什么?学生们纷纷抢着回答: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2;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4。……以1/2的人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上面的例子影响。既然同学们的猜想存在分岐,也不知是对还是错。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呀!从而找到求圆锥体积方法?对于严谨的数学来说,仅仅有估算和猜想还远远不够的,用实验去验证猜想是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呀。同学们,动手吧!……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建立关联,更加深刻体会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哲学观点,而且激发了学生迫切要求实验,验证猜想的内在需求。当他们自主地用高与底面同或不同的圆锥和圆柱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时,自然地引发了不同结论的争论,此时学生产生了要进一步操作验证的内在需求。不难看出,学生学得主动,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智慧的有效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问题的趣味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质疑问难,激活情趣具有重要作用。问题的趣味化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