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水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件.ppt

(2) 截流式( Intercepting system ) (3) 分區截流式( Zone system ) -〝分區〞,以減少低地區截流管之必需抽水設備 (4) 扇形式( Fan type ) - 面對河流 or 湖泊之谷地 ( i,e 中間低、兩邊高 ) 將幹管埋在中央,形成 扇形收集系統 高 高 低 (5) 輻射式( Radial type ) 高 低 低 低 - 中間高、四郊地區較低 ※ 實際上,應視都市地形,判斷合適方式,可利用 〝數種組合〞方式 5 下水道之埋設位置及深度 A. 「合流制」下水道之埋設位置 (1) 道路中央 → 兩邊之接管距離相近 → 負擔費用相同 (2) 道路兩側 → 接管距離較短,問題少 → 埋設管線不必在馬路下,影響交通小 → 缺點 → Need 二管 B. 「分流制」下水道之埋設位置 (a) 雨水管 and 污水管均在中央 (b) 雨水管與污水管分別埋於馬路之一側 (c) 雨水管埋於中央 污水管兩側埋設 ( 使其接管較短 → 環境衛生問題↓) (d) 雨水與污水均分兩側埋設 ? 雨水大管 ∵ 流量大 ? 污水管之深度 > 雨水管之深度 a. 小管徑開挖施工容易 ∴ 可深 b. 污水含有環境衛生問題 ∴ 埋深 c. 雨水管大部分已先設置完成 ∴ 後期之污水管 → 深層 ∵ 6 下水道之設計準則 1. 流量 Q (a) 分流式污水管 (家庭污水+工業廢水+地下滲水量) 以最大時污水量Qmax.hour 為設計基準 (b) 分流式雨水管 以2 ~ 5年一次暴雨之雨量強度( I )所得之計畫雨水 量為設計基準 (c) 合流制 ? 以 Q雨天時下水量 加 Qmax.hour 為設計基準 ? 污水截流管 → 3 ~ 6 倍 Q晴天污水 2. 最小管徑 ( Dmin ) 雨水管:250 ~ 300 mm 污水管:150 ~ 200 mm 3. 最小坡度 ( Smin ) 由 Vmin 決定 ? from 曼寧公式 4. Velocity (a) Vmax ≈ 0.75 ~ 3 m / s = 75 ~300 cm / s ( i,e 33 sec for 100 m ) (b) Vmin ? 滿 流 :60cm / sec (污水) ;90cm / sec (雨水) ? 不滿流:45cm / sec (污水) ;60cm / sec (雨水) 常含大量砂石 5. 覆土深度 ( d ) →避免太淺損害水管 (a) 最小 ? 污水管:2 m ? 雨水管: 1 ~ 1.6 m (b) 最大:4 ~ 5 m 6. 曼寧粗糙係數 ( n ) D < 600 mm? n = 0.015 D > 600 mm ? n = 0.013 * 授課教師:林啟文 大葉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下水道工程設計—Ch5 */64 下水道系統規劃與設計 A. 污水下水道計畫: 策訂污水下水道之處置計畫,應考慮: (a) 在訂有水域水質標準地區 ? 應考慮以能達其水質標準為目標 ? 應考慮與該水域有關之其他下水道系統及個別 工廠廢水處理系統之配合問題 (b) 未訂有水域水質標準地區 ? 考慮現在及將來之水利用狀況,預測該水域之 水質標準 1下水道計畫 B. 雨水下水道計畫 - 收集並排除市區之地面逕流(目的) - 策訂計畫時應配合計畫區內之河川、灌排水路 等區域排水系統 - 都市之雨水排水系統十分複雜,須加以充分調 查,並與各河川管理機構協調,檢討、改變或 廢棄現有系統 C. 下水道基本規劃 1. 計畫目標年 - 設計容量以長期觀測為準(雨 / 污水) - 依下列三原則決定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