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激活语文课堂之我见.doc
激活语文课堂之我见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此,对文章进行讲解的语文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课上得呆板,无起伏,从头到尾一个样,就会令人昏昏欲睡;上得灵活,有鲜明的节奏,就能引人入胜,产生好的教学效果。那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多年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我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巧妙导入
犹如一部交响乐要有摄人心魄的序曲;一场戏要有别开生面的序
幕 ;一篇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少不了一个好的导入。或借助音乐,拨动学生心弦;或朗诵诗文,引起学生的共鸣;或提出问题,撞开学生的心扉;或利用影像资料,引发学生的联想;或讲述感人的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或介绍作者生平,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方法可谓多矣!但是,具体到每一节课,就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甚至因“势”而异。
在讲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正值中秋节之前,绵绵的思乡之情已悄悄萦绕着这些在外求学的学生。课前又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母爱的诗词,又平添了几分对母亲的思念。上课时,请同学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于是感同生受,一种赞美母爱情绪弥漫整个课堂,进入课文也就顺理成章了。
又如在学习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一文时,借助“梁祝”音乐朗读全文,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情境中,营造了一种凄清、伤感的氛围,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基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好的导语可以创设学生学习的“平台”,构筑各种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延伸,幻化成课堂中的意境。
二、适时点拨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求知欲的激发,学习兴趣的调动是需要培养的,有时甚至于需要小心的呵护。
对于语文学习,因为是母语学习,中专生一般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碍,所以往往会或因语言质朴而被学生忽视;或因文章内涵较深,以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理解,而被一带而过……这往往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层层揭示问题,环环抓住学生心理,形成波澜起伏的教学结构,把学生的兴趣巧妙的引入“被忽视”或“被一带而过”之处,再起涟漪。“魔方”的变化莫测曾令我们惊诧不已,殊不知一块块色彩单一的小方块独自存在时却是无法引人注意,毫无“趣味”可言的,若不是匈牙利的建筑师鲁毕克将它们凑在一起合成“魔方”,其变幻无穷的乐趣终难为世人所发现。汉语文字亦如此,当一个个无生命的文字经大师之手千变万化地排列组合形成文章时,便“情趣盎然”,产生了情趣、意趣、理趣……但是,有的文章之“趣”流于表面、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抓住,而有的文章之“趣”深藏不露,仅凭学生的认识能力很难扑捉得到,学生也很难进入文章的“意境”,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文中“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挂过去……”的讽刺意味;“……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的反语作用等等,均需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才能从文字的表层深入下去,才能领会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文章的妙趣。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的适时点拨会带给学生“原来如此”的感慨,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起到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功效。
三、恰当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恰当的质疑,如在学生容易忽视处质疑;在文章关键处质疑;在学生难以理解处质疑……能起到思维“启发剂”、课堂“兴奋剂”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启思维的闸门,使其求知欲和聪明才智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从而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因势利导
激发兴趣方法多样,不同的内容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学习“广告的写作”时,我采用了走进生活、走进身边的广告的方式,让学生品评身边的广告。
“牛奶香浓,丝般享受”――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词。(运用了比喻手法,“丝般享受”引人联想到丝绸的细腻润滑。同时也突出产品的特点:香、口感好。)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化妆品的广告词。(“好”和“宝”押韵。“早晚”是双关语,既指早晨和晚上,又有“迟早”之意。)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交通安全标语。(标语对仗工整,“酒”对“泪”,语言的形象性也很强。且与“禁止酒后驾车”之类的警示语比较,多了几分温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人容易接受。)
……
对身边的、耳熟能详的广告进行赏析,学生顿时提起兴趣,倾注了学习的热情。先品评,再练习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拓展式收尾
近代作家林纾说过:“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语文课教学也是这样。开头导入好,中间点拨启发恰当,而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CN机构运营与管理模式优化方案.docx
- AOP30使用说明.pdf
- 剪映操作教程.ppt VIP
- 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docx VIP
- 天津华宁KTK101工作面及皮带使用说明书.pdf
- 8.2 重力势能 课件(共2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pdf
- TIA博图软件培训(内部资料).ppt VIP
- Unit 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Using Language Should we fight new technology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 中学生防拐防骗安全教育.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