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含氟丙烯酸酯对真丝的改性的研究.pdf
含氟丙烯酸酯对真丝的改性研究
中文摘要
用含氟丙烯酸酯通过接枝共聚对真丝进行化学改性,如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氟庚酯(G06)、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7)。此外,本文还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八氟
戊酯(G04)和丙烯酸八氟戊酯(G05)以及考察了上述7种接枝单体对真丝的反
应性。同时,根据真丝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染色性能、X-射线衍射、红外、拉
曼光谱、双折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蝴线光电子能谱、氨基酸、折皱回复、
白度、表面接触角等分析的结果来研究接枝真丝的结构与性能。
用甲苯和对甲苯磺酸分别作为溶剂和催化剂,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和八氟戊
醇酯化分别合成出G04和G05。在较佳的合成条件下,G04和G05的收率分别是:
42.5%和50%。这些产品的化学结构通过红外、核磁、气相色谱和元素分析获得了
较好的结果,G04和G05的纯度分别高达96.46%和97.49%左右。
含氟单体对真丝的接枝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的复配乳化液中进行。实验
中,综合预乳化液三种稳定性的测定结果,预乳化实验较佳配方为:氟碳表面活
性剂FSO 30%。接枝条件如单体、引发剂、
12%(owm)、DF.108%(0wm)、吐温80
PH、温度和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测试。较佳的接枝条件是:单体100--
150%(owm)、KPS1--3.5%(owrn)、pH
15.28、11.96、14.21、15.66和23.8
kJ/mol。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动力学接枝方程。
用含氟单体接枝真丝的吸湿性与接枝率成线性反比例关系,而其细度与接枝
率成线性正比例关系。接枝能提高真丝织物折皱回复性,特别是湿态的情况下更
明显,根据接枝前后织物在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接枝提高了真丝的耐碱性。
真丝织物接枝后引起其酸性和活性染料上染性与白度下降。真丝织物白度值的下
降与引发剂浓度和温度的提高有关,表明引发剂促使大分子自由基的形成,对织
物白度下降起了主要作用。同时,接枝处理后,真丝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
透气性均有所下降。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接枝真丝的分解峰的位置向高温移
动,说明接枝真丝的热稳定性提高。由于真丝的大分子和含氟单体交联限制了大
分子的运动,因此动态粘弹谱测定的损耗模量(E”)的峰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变
中文摘要 含氟丙烯酸酯对真丝的改性研究
低,并且峰的初始位置向高温移动。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含氟单体接枝主要在真
丝大分子中酪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的-NH2、.OH和.NH.活性基团上。通过X射
线衍射和双折射分析,含氟单体接枝真丝并不直接影响真丝的结晶区,但引起真
丝大分子平均取向度的下降。接枝真丝的红外光谱显示出真丝具有13折叠结构和
单体高聚物的结构特征峰,从而说明单体接枝在纤维的无定型区内部进行。在低
接枝率(小于35%)范围,真丝经单体接枝后纵向表面形态和横向表面形态与没
有接枝真丝相比无明显的变化,仅横截面变大,而在高接枝率范围内,真丝纤维
周围覆盖了一层高聚物,并且出现分纤现象,随着接枝率的提高,这种现象更加
明显。
此外,真丝接枝后的核磁共振谱(19F)图表明,化学位移6为.78.16ppm处、
CF2键和CF3键,这说明含氟单体已经和真丝发生了接枝反应,含氟侧链已经覆盖
或分布在织物表面上。随着单体接枝率的逐渐升高,织物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但
趋势逐渐放缓,当接枝率过高时,反而会使接触角下降。此外,还发现带甲基的单
体在相近接枝率下比不带甲基单体的接触角大,随着含氟碳链的增长,织物获得
较高接触角所需要的接枝率也越来越低。经过多次水洗后,接枝后的真丝仍然具
有较高的接触角,并且随着单体含氟碳链的增长,耐洗牢度进一步提高。总之,
通过G04和G05的合成及七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对真丝的接枝反应性以及接枝后
真丝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为真丝的化学改性及化学整理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真丝,接枝,含氟丙烯酸酯,改性,结构和性能,拒水拒油
作 者:张俊
指导教师:陈国强(教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