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甘菊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炎抑菌、抗氧化作用研析.pdf
摘 要
chamomilla
洋甘菊(Matricaria
生或多年生草本,全草香气,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一种极具丌发价值的香料植物。
本文首先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洋甘菊再生体系,后运用多因子正交试验优
选出较佳的挥发油提取工艺,运用G-C.MS技术对洋甘菊挥发油化学组分进行分析,
并对洋甘菊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体内抗炎及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旨为洋甘
菊的种植、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了洋甘菊再生体系。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灭菌措施对洋甘菊种子萌发的影
响,筛选出了适合洋甘菊种子的灭菌措施;灭菌后的种子置MS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无
菌苗,以无菌苗的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激素浓度及其组
合及不同蔗糖浓度对洋甘菊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浓度及其组合对
不定根诱导影响,筛选出适合甘菊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建立起一套高效快速的洋
甘菊离体再生体系。 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适合洋甘菊种子的灭菌措施为:75%
为MS+6-BAl.5mg·L~+NAAO.5mg·L一:碳源以蔗糖浓度3%最佳;适宜洋甘菊生
0.2
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l.0mg·L~+NAA0.5mg·L一+6-BAmg·L一;试管
苗移栽的最适基质为蛭石:珍珠岩:草炭(1:l:1)。
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以影响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的四个主要因子提取时间、加
水量、药材粒径和浸泡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洋甘菊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
表明:在研究范围内,花序浸泡时间64,时、加水量为洋甘菊干花序质量的8倍、提取
时间10d时、药材粒径为中等粒径条件下,洋甘菊挥发油的得率最高。
3.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洋甘菊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
表明:挥发油中鉴定了23种化合物,其中烯、烯醇、酸、醛、酮类化合物19种,占总
化合物相对含量的96.3%;烯和烯醇化合物占14种,占总化合物相对含量的96。19%;
烷烃化合物一种,相对含量的0.30%:酸类化合物四种,相对含量为7.93%:醛类化
合物占总含量的1.51%。其中,洋甘菊挥发油中最有价值的成分母菊奠的相对含量为
醇在挥发油中的含量最高为32.06%,四氢.a,a,5.三甲基.5.(4_甲基.3.环己烷.1.基)
的含量在挥发油中的含量为18.19%。含量在前三位的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的68.99%,
是洋甘菊挥发油的最主要组分。
4.研究了洋甘菊挥发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具有较强的相对
还原能力,洋甘菊挥发油的浓度在0.2mI../mL时,其还原能力达N50.3%;洋甘菊挥发
油的浓度达No.4mL/mL时对脂质体过氧化物的抑制率达至t]47.9%;洋甘菊挥发油的浓
甘菊挥发油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浓度成量效关系,其抗氧化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
而增大。
5.研究了洋甘菊挥发油体外抑菌作用。通过杯碟法研究了洋甘菊挥发油成分常
见的霉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对真
菌和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对细菌的抑制
作用均较强,且洋甘菊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ⅦC)值为50%,
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MIC值都为25%。对霉菌的抑制作用表明:洋甘菊挥发油
对根霉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青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其对根霉的MIC值为
6.25%;而对青霉和黑曲霉的MIC值分别为50%和75%。
6.通过洋甘菊挥发油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抑制作用及对炎症渗出液中TNF一131
以及IL-IB含量的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棉球植入法致大鼠肉芽增生、二甲苯致小鼠
耳肿胀等的抑制作用的研究,研究了洋甘菊挥发油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洋甘
菊挥发油各剂量组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中剂量组在
洋甘菊挥发油对蛋清致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各剂量组对肉芽增
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肉芽净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剂量
组肉芽湿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对慢性炎症的肉
芽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大量组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心内膜三维重建及其系统导航定位精度的基础的研究.pdf
- 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其应用实例的研究——中国企业主管对下属的信任问题.pdf
- 忘忧安神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症候改善特点的临床观察.pdf
-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初步的研究.pdf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血小板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pdf
- 恒隆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方案优化设计和实施.pdf
- 想象运动的脑电特征提取及其分类的研究.pdf
- 慈善美德及社会价值的研究.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CD3T淋巴细胞的变化论文.pdf
- 慢性充血性心衰实验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及其大脑海马区葡萄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及其神经递质类基因表达规律研析.pdf
最近下载
- 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地铁全面节能改造技术方案(RT轨道苏州会议).pdf VIP
- 鼻部解剖及生理(共49张课件).pptx VIP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x
- 工程装饰装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pdf VIP
- 中国如何推进智慧消防稳定发展.doc VIP
- 岭南版上册二年级美术教案.doc VIP
- 2025 年重庆市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HarmonyOS鸿蒙应用开发》电子教案--项目2-0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