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山7.0级地震_ 特殊的弯曲断层地震.pdf
2013 年 第 58 卷 第 20 期: 1933 ~ 1940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专题: 芦山地震的变形特征与破裂过程 论 文 SCIENCE CHINA PRESS
芦山7.0 级地震: 特殊的弯曲断层地震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张竹琪 , 王伟涛 , 任治坤 , 张培震 , 房立华 , 吴建平
①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联系人, E-mail: zhangzq@
2013-05-21 收稿, 2013-06-01 接受, 2013-07-03 网络版发表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F-IGCEA-0608-2-18)和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08003)资助
摘要 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 7.0 级地震余震的空间分布类似“半碗”形, 据此推测主震破裂面 关键词
为弯曲程度较高的曲面. 运动学分析显示, 即使断层两盘之间为单一方向的水平相对运动, 芦山地震
这种曲面断层的位错方式也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 断层面上以逆断为主, 但在断层面北翼边 弯曲断层
缘存在明显的正断位错; 另外, 断层面的北翼和南翼分别呈现左旋和右旋特征. 余震的分布 断层位错
库仑应力变化
规模显示断层面可能还没完全破坏; 曲面断层面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分析显示, 与位错区
相邻部位的应力有显著加载, 相关部位的地震危险性有可能增加. 同震应力分析还显示, 曲
面断层面上的地震不一定导致位错区应力卸载, 显示出芦山地震断层是一种特殊的断层结构,
其特殊性可能与断层面高度弯曲有关.
[1,2] [3] 地震位错有明显区别, 后者位错方向虽然沿走向
震源深度 、震级对应的几何尺寸 , 以及地震
现场调查均显示芦山地震是一次发生在隐伏断层上 发生变化, 但都是逆断或者右旋, 位错方向的变化也
的地震[4]. 虽然余震的水平位置刚好沿龙门山前山断 呈现一定的空间过渡[16] (/
裂分布[1], 但由于此次地震为逆断层倾角偏缓, 根据 eqcenter/eqinthenews/2008/us2008ryan/finite_fault.php),
震源机制[2,5] (/manage/html/ 而芦山震源位错在相对小得多的破裂面内发生了左
8a9080a125b29b1b0125b2a3093a0002/_content/13_04/ 旋与右旋分量的突变. 可见, 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虽
28/1367129118338.html; /jjxcdsxj/ 然处于相同的宏观构造背景中, 但两者构造部位不
266826.shtml) 和投影关系, 地震可能发生在前山断 尽相同, 因此变形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裂以东的大邑隐伏断裂[6], 或者大邑断裂下方的断层 我们对精定位的芦山余震的空间分布作了定性
上( 图 1(a)). 中生代晚期以来, 龙门山经历了多期推 分析, 结果显示余震分布与一般的铲状断层不同, 其
覆构造变形, 形成了沿龙门山以及山前盆地内, 深浅 所指示的破裂面形态呈现三维的弯曲特征. 本文将
不一、几何复杂的逆断层系统[7~13]. 由于发震区的构 介绍这种特殊的曲面断层模型, 并对其运动学特征
造背景的复杂性, 以及地震的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纳米材料作为重大疾病疫苗载体或佐剂的研究进展.pdf
- 纳米材料力学性质定量分析中的反问题.pdf
- 纳米氧化锌薄膜掺杂失效的重要因素.pdf
- 纳米深针在分子影像领域的研究进展.pdf
- 纳米纤维素晶体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pdf
- 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氮化物复合物储能材料.pdf
- 纳米钛酸钡陶瓷铁电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纳米银的血液相容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pdf
- 纳米银细胞毒性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pdf
- 纳米颗粒诱导的自噬效应及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pdf
- 苏鲁地区晚白垩世莒南和青岛玄武岩中低δ18O橄榄石的交代地幔楔成因.pdf
-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长英质多晶包裹体中盐类固体包裹体.pdf
- 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格局与演化:来自苏鲁超高压带浅变质岩的制约.pdf
- 苜蓿膜联蛋白MtAnn3 基因的鉴定及其在根毛发育中的功能.pdf
-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小鼠胚胎干细胞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pdf
- 药用模式生物研究策略.pdf
- 莫来石复相晶体生长习性.pdf
- 蒙古国中部Ugii Nuur湖8660 a BP以来高分辨率孢粉记录及气候变化.pdf
- 蒙特卡罗不确定性分析在受体模型来源解析中的应用.pdf
- 蒙脱石载体对“核-壳”结构零价铁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尺寸控制的影响与机理.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