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剖宫产术后切口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硕士研究生: 龚时鹏
导 师:余艳红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病率、高危因素及相关危险因索存在
条件下的感染预测率,为预防感染寻找最佳措施和方法:明确剖宦产切
口感染的细菌来源,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病因;对比观察剖宫产围术
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抗生素选择和应用的最佳时机,寻找适应现代生
物一心理一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合理预防切口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
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999年6月-2003年6月广东省8
所医院所有实施剖富产手术的产妇,对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进行病例对
照研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选择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各一所,研究各级医院手术室的监
控指标。空气中微生物监测采用平板沉降法,取室内5点监测;器械车
采用棉拭子涂摸法;医护人员手采用过定性定量检查法。
3、选取2004年2月一2004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34
例,术前伴明显感染者除外。实验1组为伴有胎膜早破的产妇,实验2
组为宫口已开的产妇,对照组为择期剖宫产的足月未动产孕妇。术中采
取宫腔液标本,给予细菌培养,剪取少量胎盘、胎膜组织进行PCR分析。
4、选择1999年6月一2004年3月在南方医院、粤北医院等6所医
院剖宫产术前预防性用药的患者80例,随机选择85例为术后用药组,
比较鼹组切口愈合相关指标及经济学指标。
结果
1、调查8所医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3798例,其中切口感
染96例,感染率为0.7%,症状主要表现为切口胀痛、跳痛,78.13%出
现在术后4~7天,伴有发热的产妇为57例,占59.38%;进行病原学
检测的产妇为60.42%,阳性率为56,89%,最多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氏菌,
其次为肠球菌,最少为阴道棒状杆菌。感染后治疗主要是局部治疗配合
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局部治疗以引流、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超短
波疗法为主,抗生素的使用比较混乱,全身支持治疗以输入白蛋自为主。
2、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肥胖,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
素,术前血色素偏低,入院前感染的存在,入院后过多的阴检、肛查,
胎膜早破,手术时间过长。
3、对感染高危因素判别分类,过多的阴检、肛查存在时,感染预
测率为75.2%,逐步加入下列因素其感染预测率分别为:术前未使用
预防性抗生素75.2%,术前血色素偏低82.4%,手术时间过长81.7%,
肥胖86.3%,胎膜早破83.7%,入院前感染的存在为84.9%。
4、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监测中,一甲医院不符合标准的为23.33%,
二甲医院占13.33%,即使在三甲医院手术室也有死角存在导致感染的
病原微生物;直接与患者接触的手术器械、医护人员手检测中,一甲医
院不符合标准的分别为25%、16.67%,二甲医院分别为13.33%、8.33%,
t 一+
●r
依然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5、三组宫腔组织液的培养结果均未发现细菌生长。实验l组有4
例、2组有2例样本在500多bp处有细菌DNA特异性扩增带,对照组
样本无扩增或只有非特异性扩增。
6、术前预防性用药组与术后开始用药组预防感染效果比较,无显
2
著差异;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无统讨学差异,平均住院日、术
后补液时间及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的费用比较,术前预防性用药组明显
少于术后开始用药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我们调查显示,剖宫产切口感染平均感染率为0.7%,低于相关
报道。引起切口感染的最多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氏菌,其次为肠球菌,最
少为阴道棒状杆菌。
2、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肥胖,入院前感染的存在,
胎膜早破,术前血色素偏低,手术时间过长,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入院后过多的阴检、肛查。
3、判别分类结果显示,当过多的阴检、肛查存在时,感染预测率
为75.2%,逐步加入下列因素,其感染预测率分别为:术前未使用预防
性抗生素75.2%,术前血色素偏低8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