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感情讲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把人类无法主宰或控制情绪的缺德叫做枷锁,因为处在枷锁也即情绪控制之下的人不是其自己的主人,而是命运的奴隶,处于命运的魔力之下,常常受到胁迫,追求罪恶——斯宾诺沙《伦理学》第四部分 人们为何会研究情绪? 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提出,情绪之所以发生进化,是因其可以导致有用的行动,从而增加了动物物种的生存机会。恐惧、愤怒和性冲动分别可产生逃避、对敌人的反击和物种的繁殖等行为。 功能紊乱的情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大。(结婚离婚、自杀或杀人等) 第五章 社会感情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章秀英 第一节 社会感情概述 一、社会感情的概念 二、社会感情的功能 三、社会感情的维度 一、社会感情的概念 社会感情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由情绪和情感构成 。 二、社会感情的功能 动力功能 强化功能 信号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三 、社会感情的维度 冯特的三维理论 伊扎德的四维理论 1、冯特的三维理论 愉快—不愉快 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2、伊扎德的四维理论 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程度; 紧张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和缺少准备的程度; 激动度:兴奋的程度; 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 第二节 社会感情理论 一、情绪心理学的观点 二、心理治疗学派的观点 三、社会学的观点 一、情绪心理学的观点 生理唤醒是先于还是晚于情绪体验?(我们是先注意到心跳加快,然后才感到焦虑恐慌?还是先感到恐惧再引发心脏和腿的反应?) 关于认知和情感的相互作用:认知总是先于情绪吗?(我们必须在情绪反应之前有意识地对威胁作出评价吗?) 1、詹姆士—郎格的理论 情绪不是身体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身体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结果。 “ 我们感到难受是因为我们哭泣,感到气愤是因为我们打斗,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颤抖”——詹姆士 布拉茨的实验证实了詹姆士—郎格的理论。 布拉茨实验 布拉茨对志愿者说,他们要参加一项旨在研究15分钟心率变化的实验。每个志愿者被绑在一把椅子上,双眼蒙上布罩,用电线接上可监测脉搏、呼吸和肤电的仪器,而后让他们独自一人待上15分钟。在此期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最后在第四次,布拉茨按动开关,椅子突然向后倒塌,直到倾斜60度时给一个门挡住。志愿者均表现出突然的快速和不规则的心跳,甚至出现陡然的呼吸停止和喘气,同时肤电起伏。所有人均报告,他们体验到什么叫害怕——愤怒(好笑)。 2、坎农—巴德理论 “情绪丘脑说”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两者均受丘脑的管制,而情绪经验主要是对刺激情境的觉知。 一个唤醒情绪的刺激到达大脑皮层,引起了主观的情绪体验;同时又下传至交感神经,导致机体唤醒。 坎农通过外科手术将猫的内脏与突感神经系统切断,发现所有来自心脏、肺、胃、大肠或詹姆斯视之为情绪来源的其他内在信息源均与大脑联系中断,结果发现,这些令人极度不安的手术对动物的情绪反应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两种理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 假如你的大脑不能感觉到你心脏的剧烈跳动或者胃部的翻腾,将对你的情绪体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坎农—巴德:仍然能够体验情绪,因为情绪的产生是独立的; 詹姆士—郎格:情绪体验大大减弱,因为要产生情绪体验就必须感知到躯体的唤醒; 霍曼对脊椎严重受损的人群研究 脊椎低端受损的,即仅仅失去腿步知觉的士兵,情绪几乎没有改变;而那些颈部以下丧失知觉的士兵则报告说其情绪的强度有明显的减弱。 但大多数的研究依然支持坎农—巴德理论 ,认为我们的情绪体验仍然存在。 3、萨赫特—辛格理论 (1962) “情绪二因论”,提出情绪受环境、生理反应、认知三种因素的制约。生理反应先于情绪而且是情绪的起始因素,但产生何种情绪经验则由认知因素来决定。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决定因素。 对被试注射肾上腺素的药物,分为告知与不告知其副作用。 4、扎伊翁茨与拉扎劳斯的争论 扎伊翁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感觉与思维:偏好不需要推论”。主张感情反应(感情状态)可在认知之外发生。(这一依据是从单纯曝光效应的实验研究中得出)Nb 拉扎劳斯在同一杂志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认知活动是情绪产生的必要前提,人们要体验某一情绪,必须要理解。(实证依据是利用电影中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剧情做的实验,土著人用锋利的刀片对少年男性实行割礼手术。痛苦与残酷——难受,获得地位与成人的好处——平缓)蒪 扎伊翁茨和勒杜的情绪理论 我们的情绪反映快于我们对情境的解释,因此情绪体验出现在思维之前。 对神经过程的研究表明了我们是怎样在认知之前体验情绪。 例如在森林里,我们被附近沙沙作响的叶子吓了一跳,之后才由皮层决定这个声音是由猛兽发出还是仅仅由风引起的,认知并不总是情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