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祥解.ppt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祥解.ppt

(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史料印证】 1.识图 图1 民国服饰 B层 识图读表——高考命题拓展点 导读:1840年进入近代以来,西洋文化侵透着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思考1:民国时期我国民众服饰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提示:西化或中西合壁。 图2 马拉火车 导读: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当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将要在我国开辟运输新纪元的时候,朝廷的大臣们却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竟下令卸下火车头,改用马匹来拖拉,结果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 思考2:近代中国“马拉火车”的闹剧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象? 提示:反映了近代社会新事物引发的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一方面是近代化在顽固守旧势力面前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2.读表 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 间 历史背景 变化特征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辛亥革命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考3: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历程说明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摆脱殖民压迫和剥削,获得国家独立,大力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到改革开放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原因: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特别是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原因是生产力低下、人口多、极“左”思潮的影响。 (2)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如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积极劳动;也与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 C层 知古通今——高考命题升华点 热点材料:2012年11月1日《新周刊》策划的“2012生活方式报告”——《国人三十年生活方式之变:有钱就要花掉它》指出:金钱、物质和流行时尚,并不必然带来理想的生活方式。人,才是金钱的主人、物质的尺度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满眼都是塑料瓶子,只要有游客的地方就有一次性塑料瓶。“十一”长假,三亚大东海3公里海滩中留下50吨垃圾。天安门一天的垃圾也达8吨。现代化生活方式人人都想追求。时代的弊端人人有份。 思考:材料表明了什么?倡导当代中国人应树立哪些社会新风尚? 提示:(1)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但也存在着弊端。(2)应该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树立健康、理想的生活方式。 ◆2010天津文综: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2010福建文综:近代电报业的特征 ◆2008江苏单科: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特点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