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的分析.pdfVIP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的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tudy on the Subgrade Diseases in Permafrost of Qinghai-Tibet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Study on the Metallogenic rules and the model of the Zhaishang Gold deposit, Minxian, Gansu Province Candidate:Liao Yanfu Supervisor :Prof. Yan Haiqi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China 摘 要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成矿带北亚带,处于卓落-国营牛场背斜中,分南北两个矿 带,矿带赋存于二叠系、泥盆系地层中,总体表现为层间破碎带特点。断裂构造呈北西 -北西西向,控制着矿(脉)体的展布方向。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特征,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示踪金成矿物质来源, 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分析寨上金矿赋矿地层特点出发,认为地层、岩性对成 矿的贡献主要在于赋矿岩性段为砂岩与板岩互层及灰岩、钙质板岩夹泥质板岩,二者的 共同特点是一软一硬,对寨上矿区矿脉容矿断裂的发育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成矿是在地 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 成矿规律总结为:①矿脉沿背斜转、折处斜列分布;②容矿断裂沿软、硬岩性界面 产出,偏向炭质或泥质板岩一侧发育;③金矿化分段富集;④北矿带富矿体呈右行斜列, 南矿带富矿体呈左行斜列;⑤矿体在纵投影图上向西侧伏,或底部界线呈向西倾的波浪 状;⑥容矿断裂构造成矿前为左行压扭韧韧性、成矿期转化为右行张扭脆性、成矿后为 右行压扭脆性; 寨上金矿断裂构造系统为:Ⅰ级控矿断裂构造为岷县-镇安断裂带,与地幔相通, 为板块二级缝合线构造。Ⅱ级断裂构造为 F9、F1 断层,寨上金矿即加持于二断裂带之 间,为金矿的构造格架。Ⅲ级断裂构造为 F3、F5、F8 断层,F3、F5 控制着北矿带的南 北边界,F8 为寨上金矿的南边界,是深部物质上升至浅部的重要因素。Ⅳ级断裂主要是 矿区内的各条矿脉。四者共同形成矿区导矿、配矿、容矿构造控矿系统。 背斜和断裂与成矿的时序演化、配套关系为:卓落—国营牛场背斜隆起和F1 断裂带 的逆冲推覆改造,形成层间破碎带,为后期成矿流体的灌入、定位提供有利空间;Ⅱ、 Ⅲ级断裂构造系统在深部连通,对深部成矿物质上升至浅部起到关键的作用。 寨上金矿成矿模型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在深部形成的含矿流体,在构 造动力及隐伏岩体侵入等多种地质要素耦合的作用下,沿各级构造控矿系统上升 至地壳浅部促成成矿物质的就位,形成寨上金矿。 指出寨上矿区的找矿方向:一是要突出深部找矿,其深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二 是要注重南、北矿带延伸部位的找矿,尤其南、北矿带的西延部位,;三是外围找矿靶 区为反“S”型卓洛—国营牛场背斜构造的东南转折。 关键词:寨上金矿,断裂构造系统,成矿模型,找矿方向 Abstract Zhaishang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Zhuoluo-State feedlots anticline in the northern subzone of the western Qinling mineralization belt, hosts in the interlayered fractured zone, consists of northern and western belts which occur in Permain and Devonian strata. NW and NNW fault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or vein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 isotope and REE, this pape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