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烟归因死亡分与烟草控制政策评价研究
吸烟归因死亡分析与烟草控制政策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吸烟被认为是目前造成人类多种疾病和早死的主要的、可预防的致病危险因
素。吸烟导致的健康影响、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国
际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并极大地激发全球性的综合控烟策略和统一行动去遏制
烟草流行,以减少疾病负担,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不同地域和人群的吸烟疾病
效应和健康影响的评估研究是十分重要租必要的。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第一
部专门重点解决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国际多边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的正式通过,以及我国政府的签署和批准,有必要科学地评估人类健康影响的重
要危险因素——吸烟对区域人群疾病效应和健康的影响程度,探索从“研究到行
动”的决策情景和框架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有效执行我国控烟策略和措施。
政策循环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帮助确定问题、诊断原因、及
政策发展和政治决策。本研究受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定量与定性调查研究于
2006年在上海市徐汇区开展。
研究目的
全面分析区域人群健康状况、疾病流行特点和趋势,监测不同性别、年龄人
群吸烟和戒烟行为,估算人群吸烟归因分值,从而定量评估吸烟危险因素的疾病
效应。同时,深入研究大众人群吸烟行为、对烟草及控烟环境、控烟政策和措施
的认知和反应,分析我国控烟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询其中的根源,从而
为进一步完善和有效执行综合控烟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吸烟归因效应评价和政策循环分析作为研究的基础,开展定量和定
性调查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应用如下:
(1)死因分析和评价:通过研究现场5年人群全死因的系统监测和分析,掌
握人群疾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及主要卫生问题。
2
(2)人群吸烟归因效应评价:估算区域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吸烟归因分值,
进一步评估人群吸烟归因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年,综合评价吸烟的疾病效应。
(3)定性调查研究:采用焦点小组讨论和知情人深入访谈二种研究方法开展
定性调查,共完成由9名学生和7名卫生人员组成的二组焦点小组讨论,以及6名
知情人的深入访谈,访谈对象选择卫生行政、教育、烟草、街道的管理者、非政
府控烟机构和杂志媒体负责人等代表人物。
(4)定量问卷调查:分别采用累计概率比例抽样法和固定样本量调查方法完
成721份18岁以上社区成年人群和初中一、高中一年级及职校一年级480名在校青
少年学生的二组研究样本人群的问卷调查。
主要发现
1.吸烟归因疾病效应和健康影响
吸烟对区域居民健康影响和疾病效应是严重的和明显的。2006年徐汇区≥
35岁户籍人群中,因吸烟导致各种归因疾病死亡931人,占t35岁人群总死亡
的24.5%,占全人群总死亡的15.2%,男、女性人群疾病总死亡中,分别有26.1
%和2.6%是吸烟导致的。在全人群疾病死因中,52.9%的呼吸系统疾病、20.8
%的恶性肿瘤和8.8%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真正根本原因是吸烟。恶性肿瘤是
人群吸烟归因死亡数最多的疾病,占全部吸烟归因死亡的44.0%。吸烟归因死
亡数最多的前三位疾病死因分别是气管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炎、肺气
肿,吸烟归因潜在减寿年数损失最大的前三位疾病死因分别是气管肺癌、慢性阻
塞性肺病和脑血管疾病。
2.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由于人口学效应、相对和绝对流行病学效应的综合作用,居民的疾病死亡率
维持在较低水平。循环系病、肿瘤和呼吸系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前三位主要疾
病死因,这三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78.74%,人群寿命损失严重的前三位疾
病死因分别是肿瘤、循环系统和损伤中毒,三者占全部疾病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
78.02%.居民以与吸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特点的疾病死
亡模式,这已成为影响区域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3.青少年学生吸烟状况、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学生吸烟率为2.91%,尝试吸烟率为16.01%,不同性别、年龄和身
份学生的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均随年
龄增长而上升,其中男生,尤其是职校男生和高中男生吸烟和尝试吸烟率较高。
青少年尝试初始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剖宫产术对母婴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df
- 刺参酸性粘多糖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及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pdf
- 刺参酸性粘多糖过线粒体介导的肝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研究.pdf
- 加油站职业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研究.pdf
- 动态高压微射流性膳食纤维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pdf
- 加味芍药甘草汤人子宫腺肌病细胞MAPK信号通路干预及临床研究.pdf
- 动物肝脏中黄曲毒素及其加合物的LCMSMS分析方法研究.pdf
- 化浊解毒愈疡煎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pdf
- 北京儿童肥胖的传易感性及与生活行为因素交互作用研究.pdf
- 北京市三类发育疾儿童转归及影响因素研究.pdf
- 呼吸道上皮细胞抗鼻病毒(Rhinovirus,RV)感染及吸烟促进其感染的效应机制研究.pdf
- 唐山市育龄期女黄褐斑患病及部分影响因素的研究.pdf
- 哈萨克族、维吾族龋病、牙周病及膳食营养的调查研究.pdf
- 哺乳期TCDD水平暴露对仔鼠心脏、肾脏和睾丸CYP1A1表达及凋亡的影响.pdf
- 哺乳期低剂量暴2,3,7,8-四氯二苯-对-二噁英对仔鼠免疫器官CYP1A1表达和凋亡的影响.pdf
- 噪声习服对豚鼠听力保护及miRNA183在其中的作用.pdf
- 噬菌体作指示病用于消毒效果评价的研究.pdf
- 噬菌体抗体库构及西维因单链抗体的筛选.pdf
- 回顾性职业接触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pdf
- 噪声暴露对认知能的影响及其海马机制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