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对钢件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操作方法,来改变其 内部组织结构,以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 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 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 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钢的热处理在生产上应用的种类很多,按加热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大 致上可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的临界温度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 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等转变图) C 曲线的建立 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为: 毛坯(铸、锻)→预备热处理→机加工→最终热处理。 第三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一、钢的退火 定义:把零件加温到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冷却。 目的: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 组织准备。 第三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一、钢的退火 第四节 钢的淬火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 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 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 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在专业文献上,人们写的是“淬火”,而读起来又称“蘸火”。“蘸 火”已成为专业口头交流的习用词,但文献中又看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是 说,淬火是标准词,人们不读它,“蘸火”是常用词,人们却不写它,这是 我国文字中不多见的现象。 第六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对工件表面进行强化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它不改变零 件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广泛用于既要求表层具有高的耐磨性、抗疲劳强 度和较大的冲击载荷,又要求整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的零件,如曲 轴、凸轮轴、传动齿轮等。表面热处理分为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大 类。 第六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六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四节 钢的回火 回火脆性 淬火钢的韧性并不总是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 出现的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可分为可逆回火脆性和不可逆回火脆性 不可逆回火脆性 又称第一类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250-350℃回火时出现的脆性。这 种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只要在此温度范围内回火就会出现脆性,目前尚 无有效消除办法。回火时应避开这一温度范围。 第四节 钢的回火 回火脆性 可逆回火脆性 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500-650℃范围内回火后缓冷时 出现的脆性。回火后快冷不出现。主要发生在含Cr,Ni,Si,Mn的结构钢中。 防止办法: ⑴ 回火后快冷。 ⑵ 加入合金元素W (约1%)、Mo(约0.5%)。该法更适用于大截面的零部件。 本章练习2 1、低碳钢板硬度低,可否用淬火方法提高硬度?用什么办法能显著提高硬度? 2、亚共析钢热处理时快速加热可显著地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是何道理? 3、热轧空冷的45钢钢材在重新加热到超过临界点后再空冷下来时,组织为什么能细化? 4、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ZG35的铸造齿轮 3)锻造过热后的60钢锻坯; 4)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2钢坯; 本章练习2 5、指出下列零件的锻造毛坯进行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 (1)20钢齿轮 (2)45钢小轴 (3)T12钢锉刀 6、一批45钢试样(尺寸Φ15*10mm),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需采用退火处理。拟采用以下几种退火工艺; (1)缓慢加热至7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2)缓慢加热至84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3)缓慢加热至11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问上述三种工艺各得到何种组织?若要得到大小均匀的细小晶粒,选何种工艺最合适? 本章练习2 7、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痕迹检验复习试题有答案.doc
- 未成年人充值退款起诉书.docx VIP
- 2025年中国移动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定量CT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指南(2024).pdf
- 《网约车运营管理》教学课件4-5 潜在客户分析及客户忠诚度提升.ppt VIP
- 排水泵房安全检查表.docx
-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docx VIP
- 农技指导油菜机械化播栽与收获技术.pdf
- 第15课+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0240416165039.pptx
- 仁爱八年级下册Unit6Topic3SectionC优质公开课.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