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分工 1
三、安全用电防火措施 2
四、灭火器分布(详见施工总平面图) 2
五、消火栓系统设计 3
六、防火消防安全措施 3
一、工程概况
1、富安苑1号楼位于高州市环市路,由高州市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建筑面积约9863平方米,25层公共建筑物,其中地上23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79.60m。
2、消防施工条件
现场施工生产给水、临时消防给水、施工现场生活给水和临时排水的设计,其中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布置,施工生产给水量按用水量较大的消防给水考虑。生活用区为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如食堂、公共厕所等设计给排水管线,施工现场的道路侧旁及临时设施外墙四周等处设临时排水设施。
3、消防管理工作目标:
(1)不发生任何重伤死亡事故。
(2)发生事故频率控制在1.5‰ 。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分工
总指挥(项目经理) 李雪明 电话 ↓
副总指挥(项目副经理) 张海英 电话 ↓
──────────────────────────────────────
↓ ↓ ↓ ↓ ↓ ↓
施工现场负责人 机电负责人 后勤负责人 材料负责人 保卫负责人 救援负责人 彭显明 何 鹏 邱桂群 周茂萍 谢孔华 李先寿 电话:0668-6664398
电话:0668-6664398 电话:0668-6664398 电话:0668-6664398 电话0668-6664398: 电话:0668-6664398
总指挥: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整个具体指挥工作和日常工作。
施工、安全、机电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
后勤、材料、仓库负责人:负责应急救援的生活和救援物资的供应。
保卫组负责人:负责消防、警戒、治安保卫、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
救援专业小组成员:现场救援工作。
三、安全用电防火措施
配电室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三级,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并应配备砂箱、干粉灭火器等绝缘灭火材料。当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砂灭火或用干粉灭火机灭火,严禁使用导电的灭火剂灭火。电气设备和电线不准超过安全负荷,接头处要牢固,绝缘性良好,电线架应有瓷瓶或瓷管与其它物体隔离,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电器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地接零,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如必须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时应停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通过架空输电线路时应将起重臂落下。线路布置时,进入施工现场的主干线应尽量少,据用电位置,在主干线的电杆下部宜设分配电箱,以减少上杆作业。
四、灭火器分布(详见施工总平面图)
五、消火栓系统设计
本设计由于是临时消火栓系统,分别布置在监理办公室旁、门卫房旁、厨房、食堂旁、工人宿舍旁。故按一股充实水柱到达任何部位考虑,室外消火栓按不大于120m的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室外消火栓栓口均为DN100。
本工程生活区、办公区的消防水源引入,两个区内的消防管道均成环状布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均采用临时高压消防水系统,现场设临时消防泵房,泵房内设两台消防水泵(一用一备)和供吸水的消防水池。消防泵房设跨接管路,当现场不启用消防系统或在施建筑高度较低时,打开跨接管路上的阀门,整个施工现场的路不加压,消防即低压系统:当火灾或市政水压无法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时,即关闭跨接管上阀门,开启消防泵加压,整个现场内消防即高压系统。
六、防火消防安全措施
(一)、建立防火安全制度
1.保持施工现场安全出口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度,项目经理为防火责任人。
3.坚持三个月和不定期检修用电设备及线路、开关,切实杜绝和避免电气设备和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4.加强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起定期对各班组进行消防防火教育。
5.对及时举报火灾隐患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200元/班,对违反消防条例,玩忽职守造成火灾的或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和通知的有关单位、班组和个人给予处罚。
6.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管理原则。
7.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小组,监督班组消除火灾隐患,设立具有消防专业知识消防监督安全员。
8.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9.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
10.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和“十不烧”的规定。
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