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桂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病毒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特征和种类 二、种类 第二节 形态和结构 一、大小 测定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10-9),直径在10-300nm之间。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nm左右; 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 用电镜观察 二、个体形态 1、 病毒粒子的基本成分和构造 2.其他成分:包膜、刺突等 3. 病毒的对称机制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 T-系噬菌体 T系噬菌体为七种的大肠杆菌噬菌体T1-T7的总称,T-系噬菌体是研究的最广泛、深入的噬菌体,按发现的先后顺序进行从T1---T7编号。 后来发现其中偶数者的形态都相同(蝌蚪形收缩性长尾),称T偶噬菌体。 1. 偶数噬菌体的形态构造 2. 偶数噬菌体的繁殖 病毒增殖的基本特点: 3.噬菌体的溶源性(lysogeny)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染敏感细胞后,将其基因组 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随宿主基因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被称为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前噬菌体:指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核酸。 ☆溶源细胞:指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 一、病毒的培养基的要求 早期病毒的培养是通过动物接种(鼠,兔、犬、牛等)来培养病毒。 目前动物接种仅限于研究病毒的致病性 利用体外培养的动物组织、胚胎、细胞来分离培养病毒 活体培养与组织培养 二、病毒的培养特征 三、病毒培养的具体步骤 1.动植物病毒的培养 5)病毒空斑单位 对于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病毒,用病毒空斑单位(PFU)来计数 病毒数的表示(PFU/ml) 血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三、病毒对抗菌物质的抵抗力 1.水体中病毒的存活 在海水和淡水中病毒的存活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对于水体,污泥中的病毒由于被吸收与固体颗粒上或者有机物包裹,存活的时间会长一些。 2. 空气中病毒的存活 影响因素:湿度、辐射强度、温度等。湿度大病毒存货长、辐射是杀死病毒的主要原因 四、病毒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 活体培养与组织培养 (一)病毒在液体中的培养特征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浑浊的悬浮液变成透明的溶液。 (二)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的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45 ℃, 1%营养琼脂5 ml f2噬菌体稀释液1 ml 菌悬液0.2 ml 混匀 静置、冷却 2、 噬菌体的分离培养----双层琼脂培养法 琼脂培养基平板 1.病毒颗粒计数法:电子显微镜计数 2.间接计数法:血细胞凝集试验 以能引起血细胞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为病毒的效价。 效价(滴度Title)---是微生物或其产物、抗原与抗体等活性高低的标志。 3.病毒感染效价测定法 四、病毒的测定 一、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三、病毒对抗菌物质的抵抗力 1. 温度 一般情况下,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对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 2. 光及其他辐射 (1)紫外辐射:紫外光可以使病毒的核酸受到损伤。 UV促使胸腺嘧啶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尿嘧啶水合反应 (2)可见光: 日光对病毒也有灭活作用 (3)离子辐射:X射线射线对病毒也有灭活作用。 3. 干燥 相对湿度较低时,病毒存活时间较短,反之,相对湿度较高,则病毒容易存活。 病毒的灭活分为体内灭活和体外灭活。 体内灭活的化学物质有:抗体和干扰素 抗体:是病毒入侵有机体后,由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以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使病毒灭活。 体外灭活的化学物质有: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氯(此氯酸、二氧化氯、漂白粉)、溴、碘、臭氧、乙醇、强酸、强碱及其它氧化剂等。 破坏病毒蛋白质 破坏核酸 影响病毒脂质被膜 抗生素:链酶菌、青霉菌、藻类等会分泌出一些抗生物质。抗生素对大多数病毒无灭活作用。 藻类产生的多酚,丙烯酸对病毒具有灭活作用 某些细菌可以以病毒的病毒的蛋白质衣壳作为生长底物。例如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四、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分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物理过程,以过筛、除渣、初级沉淀为目的; 二级处理是生物过程,以生物吸附、和降解和絮凝沉降为目的,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