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pdf
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①
穆俊祥1。 曹兴明”, 弓建国1, 梁建功2, 郭美兰1
(1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2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EffectsofCombined of and Fertilizers
N,P’K
Application Organic
onStarchContentandYieldofPotatoes
MU Mei—lanl
Jian·gu01,LIANGJian-gon92,GUO
Jun-xiang‘,CAOXing-min91,GONG
Wulanchabu
(1JiningTeachersCollege,Wulachabu,InnerMongofia012000,Chine;2 012000,China)
摘要; 采用分3个正交区组的4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地区施用N,P、K和有机肥对马
铃薯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P、K和有机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马铃薯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明显提高。
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到较高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最佳配方施肥方案足:N208.12kg/hm2。P20587.97kg/hm2,K20128.9kg/hm2,
有机肥22898
kg/hm2。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含量;淀粉产量
中图分类号;$532:S147.2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年种植 1材料和方法
面积稳定在26.7万hm2左右,己成为该市的优势作
1.1 试验材料
物,同时也是该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l】。但长
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提高马铃薯产量,而对提高其淀粉 供试作物:乌兰察布市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含量重视不够【2】。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 克新l号。
活水平的提高。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提出了新的要 试验肥料: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有机肥(腐
求。马铃薯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高低除受本身的遗 熟的羊粪)。
传和生理特性影响外,还受栽培地区气候、土壤和栽 1.2试验地点
培条件的影响,其中肥料的影响很大【3l。为此我们从肥 试验设置在集宁9币专农艺实训基地,该区地势
料的配比入手,以薯粉兼用型品种克新l号为研究对 平坦,为新开荒土地,质地较差。由于试验设计处
象,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案以找出最佳的肥料配比组合, 理小区多且面积大,为消除土壤肥力差异把试验
为提高该市马铃薯淀粉含量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 地分成3个区组,各区组土壤中的养分如下(表
践指导。 1)。
表1土壤养分化学分析
①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NJ06035)资助.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穆俊祥(198l一).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的教学与研宄.E-marl:tlmjx@sina.com
万方数据
第5期 穆俊祥等: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和产最的影响 845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分成3个正交区组的4因素5水平参试因子分别为N肥、P肥、K肥和有机肥(腐熟的
羊粪),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取值及其编码值如表2。
2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设计方法[41,设36个处理。4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族团结教育与乡土教材开发.pdf
- 民族团结的法理自由主义的逻辑、条件与限度——以加拿大魁北克分离意见书及其分离权为例.pdf
-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新世纪民族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pdf
- 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二重性分析——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与转移调研报告(Ⅰ).pdf
- 民族地区农村宗教发展的新特点——基于湖北利川天主教的调查.pdf
- 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来自于CHNS的数据.pdf
- 民族地区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的实证分析——以西宁市为例.pdf
- 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人员建设的新途径——大人员结构观的引入.pdf
- 民族地区开发促进的法律制度探讨.pdf
- 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现状水平的衡量.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