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官品评结果(大麦茶加柠檬酸) 大麦茶中添加柠檬酸 电子舌品评结果(大麦茶加柠檬酸) 人感官品评能力:0.0018% 电子舌品评能力0.004% 谢 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智舌 ——Smartongue 一、电子舌定义(IUPAC) 电子舌是一种由低选择性、非特异性的交互敏感传感器阵列,配以合适的模式识别方式/多元统计方法的定性定量分析的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 Yu. Vlasov, et al. /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77, 1965-1983 味细胞 味神经 味物质 电响应 大脑 味觉感受 生物味觉系统 electronic tongue 响应信号 电脑 传感器 阵列 模式识别 2.电子舌原理 3. 电子舌基本结构 传感器阵列 非特异性传感器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同时具有一定交互感应 信号激发采集系统 与传感器阵列的设计有关 与被测对象的性质相关 多元数理统计系统 PCA PLS、SIMCA、DFA Yu. Vlasov, et al. /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77, 1965-1983 4. 电子舌的由来 Yu. Vlasov, et al. /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77, 1965-1983 1982年,Persaud, Dodd: 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1992年,Toko: 味觉传感系统(taste sensor) 1997年,Vlasov, Legin, D’Amico: 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 2000年,邓少平教授(智舌) 二.智舌 以非修饰电极组成的传感器阵列为基础,应用组合脉冲弛豫技术,结合特定模式识别系统,能对酒、饮料以及茶等液体类食品进行整体特征评价与检测的电子舌系统。 1. 智舌的发展历史 第I代 第II代 第III代 2. 组合脉冲弛豫谱原理 1Hz 10Hz 100Hz 峰值 拐点 拐点: 极限氧化还原电流值 S.Y. Tian, S.P. Deng and Z.X. Chen / Sens. Actuators B: Chem. 123 (2007) 1049 峰值: 最大充电电流和最大氧化还原电流 3. 传感器原理 编号 S1 S2 S3 S4 S5 S6 材料 Pt Au Pd W Ti Ag 编号 S1 S2 S3 S4 S5 S6 A-1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A-2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A-3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B-1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B-2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B-3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特征值 4.智舌功能 对象整体品质差异的区分检验(PCA) 原产地保护产品以及品牌产品真伪辨识(SIMCA、PLS-DA) 产品品质等级评定(DFA) 样品感官属性以及理化指标的快速反演(PLS) 产品货架时间的评价(PCA、PLS) 5.智舌优点 信息量丰富(分辨力提高) 检测速度快(5-6分钟完成,其他电子舌10分钟以上) 传感器使用寿命长(1年以上,其他电子舌3个月) 清洗方便、迅速(1-2 分钟,其他电子舌20-30分钟) 6.智舌测试方法 数据采集 0.01 mol/L KCl 点击自动校正 取任一待测液体点击自动校正 正式分析需要检测对象 数据分析 打开数据文件*.mdb 确定传感器与频率 选择相应模型进行分析 品质差异区分实验(PCA) A-1、B-1、C-1、D-1、A-2、B-2、C-2、D-2、A-3、B-3、C-3、D-3、……、A-6、B-6、C-6、D-6 建立6次平行,至少3次平行 品质辨识实验(SIMCA、DFA) 建议30次以上平行 测试顺序没有要求 品质辨识实验(PLS) A-1、A-2、A-3、……、A-6、B-1、B-2、B-3、……、B-6、C-1、C-2、C-3、……、C-6、……、F-6 建议6次平行,至少3次平行 数据采集实验设计 品质差异区分实验(PCA) 打开模型 选择对应的传感器,进行传感器优化,传感器数量越多,样品数量越大,分析时间越久 选择依据,DI值越大越好,传感器数量越少越好 DI值大于80为较好结果 确定传感器与频率,进入主成分分析菜单界面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步骤 品质辨识实验(SIMC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四单元我们的生活空间 单元教学课件 2025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 NB_T 20006.5-2021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 第5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用锰-镍-钼钢锻件.docx VIP
- 肾衰竭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处理与护理.pptx VIP
- 双诺希胶囊2定稿).ppt VIP
- 【低空经济】无人机防反制系统设计方案.pdf
- 2025年甾体激素原料药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中医经络面部美容》课件.ppt VIP
- 2025智算中心行业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PPT课件.pptx VIP
- 油料配送操作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