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学前儿童生理疾病的防护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学前儿童生理疾病的防护 ※5.1 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 ?2、熟悉小儿生病时的基本表现 ?3、掌握护理小儿疾病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1、小儿生病的基本表现 ?2、护理小儿疾病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护理小儿疾病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体温表、电子课件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讲授) 1、疾病:由一定原因造成人体的形态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其结果是可以康复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人们把生命存在的这种状态称为疾病。 2、疾病的分类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某种传染病在人群大量传播时称为瘟疫。传染病虽是疾病种类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大。 (2)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细胞、组织或或器官损伤、功能缺失或非传染性病变而发生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等。 二、小儿生病的基本表现(自学、讨论)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判断小儿是否生了病?生了什么病?(学生阅读书本后,自己归纳)] 婴幼儿生了病,他们神态、吃、玩、睡、大小便等都会出现反常现象或一些特殊的现象。因此,幼教工作者或常接触幼儿的成人,要能察其颜,观其色,一旦发现有生病的迹象,要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1、神情: (1)精神状态异常:小儿生病时有无精打采、不爱玩、烦躁不安、哭闹等精神方面的异常。 (2)眼神无光或发呆: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儿,常表现出眼神发呆,似凝视远方,常伴有尖声啼哭。 2、肤色:生病的小儿会出现皮肤颜色异常。如苍白、发黄,呈紫蓝色,皮肤黄疸。 3、吃喝: (1)食欲不振:幼儿生病了,大多都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家长要留心随之而来的一些症状: 伴有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并伴有恶心、呕吐,常是患传染性肝炎的表现;伴有脸色苍白:是营养不良性贫血的表现;长期服用鱼肝油后,是维生素A引起的中毒。 (2)异食:捡食食品以外的物品,并吃得津津有味,这种表现常见于缺锌、铁或患寄生虫病的幼儿。 (3)食欲亢进:如果吃得过多,同时喝得多,尿得也多,皮肤又容易生疮长疖,应查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4、拉撒 (1)大便异常:表面有鲜血——肛门裂;脓血样,便次多——痢疾;呈“红果酱”样——肠套叠;呈柏油样——流鼻血时咽下或消化道出血;呈白陶土样,同时尿色加深——黄疸型肝炎;呈蛋花汤样,便次增加——拉肚子。 (2)小便异常:呈乳白色,次数明显增加——泌尿道感染;像洗肉水或浓茶,尿量减少,眼皮浮肿——急性肾炎;呈橘黄色或棕绿色——肝脏疾病;尿变浑,似米汤样——尿液过于浓缩,排出体外冷却后,原来溶化的代谢废物呈结晶析出。 5、睡眠 (1)入睡困难:以往入睡快,现在变得困难,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2)嗜睡:脑膜炎、脑炎疾病的早期表现。 (3)睡不踏实:有佝偻病、蛲虫病;夜惊、梦游”。 (4)鼾声大作:常见于鼻咽部疾病。 6、囟门 (1)前囟凹陷:因脱水而变得松弛、凹陷 (2)前囟鼓出: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压力增高的病症。维生素A中毒后也可见到这种现象 7、体温:正常幼儿腋下测得的体温为36-37.4℃度,体温波动的幅度约为1度。体温过高或过低,对生命活动将产生影响,如果体温超过41℃或低于25℃时 ,将危及生命。体温37.5-38℃为低烧;39℃以上为高烧。 发烧是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可促使体内抗体生成、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动,有利于消灭细菌、病毒。但发高烧不仅会引起许多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使体内物质的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消化力下降。尤其是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烧可引起抽风。 除上述的基本表现外,还有头痛、肚子痛、咳嗽、气喘等表现,也需注意观察。 三、基本护理技能(讲授、练习) 由于婴幼儿尚小,各方面能力较差,不会自己照顾自己,生病后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掌握一些护理技术,有利于生病的儿童早日恢复健康。 1、测体温:常用用体温表测液下体温。应在小儿情绪稳定时测量体温。吃奶、吃饭后,应过半小时后再测量。 测时先擦去液窝的汗,将水银球一端放入液窝,让小儿屈臂,大人扶着他的胳膊夹紧体温表,测5分钟取出。 2、数脉搏:常选用手腕部靠拇指的挠动脉。为减少误差,需在小儿安静时测。连测3个10秒钟的脉搏数,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脉跳时,可以认为幼儿已处于安静状态,然后测1分钟的脉搏数。 3、观察呼吸: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在呼吸时腹部的起伏较大。观察腹壁的起伏次数即能知道呼吸的次数。5岁左右的幼儿每分钟呼吸频率为26次,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若呼吸微弱,也可用棉线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 4、物理降温:当患儿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