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詩歌與山巒的對話清代台灣古典詩中的玉山書寫
詩歌與山巒的對話 ──
清代台灣古典詩中的玉山書寫
張家瑜
摘要
玉山為台灣第一高峰,在地理、位置、生態等有著獨特的地位。文學對於玉
山的地景敘事、想像,即玉山書寫。玉山書寫在清代開始盛行,是因為清廷將台
灣納為領土後,清朝宦官遊人來台,看到玉山會使他們連想起家鄉的風景,因此
開始進行玉山書寫,提供了另一種觀看玉山的視野。透過文字,賦予了玉山不一
樣的生命力。也因為玉山的可望不可即,進而產生許多的想像書寫。不再是只有
寫實書寫,更增添了想像力。造就了玉山書寫的獨特性。也因為宦官遊人的寫作,
促使本土文人開始進行玉山書寫。因此,本篇論文欲以「玉山」作為研究對象,
並以文化地理學作為主要的參考架構,以文本分析法作為輔助,進而探悉玉山書
寫的意義。希冀可以拓展清代古典詩中的玉山書寫研究層面。
關鍵詞:清代、台灣古典詩、玉山、玉山書寫、文化地
1
一、前言
玉山位於台灣中部,行政區為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
鄉交界處,是台灣的第一高峰。有「台灣屋脊」之稱。玉山山勢高聳,可分為亞
熱帶、暖溫帶、冷溫帶及高山寒原帶的不同氣候型態。冬季時積雪,遠望雪白如
玉,景色優美,但也因為積雪,所以讓玉山變得不易攀爬,因此,也讓後人有了
許多想像空間。此外,它也是台灣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如濁水溪、荖濃溪、陳有
蘭溪等。山區內也有許多動植物以玉山做為命名。如玉山杜鵑、玉山薔薇、玉山
圓柏等。然而,其中有許多已經是瀕臨絕種,由此可見,玉山可說是一個保育的
重地。綜合以上的描述,玉山無論在地理、位置、生態等皆有非凡的地位。
雖說台灣四面環海,但是山脈卻是台灣的脊梁。住在這片土地上,筆者想要
對他進一步的有所了解。筆者選定這個題目,想要透過先人的文本,看到不同時
期的山脈。那為什麼台灣山脈那麼多,卻選擇玉山呢?因為玉山是台灣第一高
峰,也具有其代表性。無論是地理上或是政治地位上,皆是足以表現出台灣精神
的對象。以清代作為範圍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沒有人攀登過玉山。而當清廷將台
灣納為領土後,大量的宦官遊人來台,面對台灣第一高峰,會使他們想起故土的
山水風景。所以創作了大量有關玉山的書寫。他們透過想像以及所見來描述,將
會賦予玉山獨特的意義。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在清朝人們賦予玉山什
麼樣的意義?他們以什麼角度來看?又書寫了什麼?
本文將以Mike Crang 《文化地理學》一書提出的文化地理學作為主要參考架
構,並以文本分析法作為輔助。藉此探析玉山的空間分布、文化傳播、演化規律,
以及文化要素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將「玉山」此一地景視為可以解讀的
文本(text ),一套由人群的信念與實踐所塑造的表意系統(signifying system )。
1文化地理學主要先從文化背景開始了解,無論是它的命名、地理位置甚至是地
方文字書寫等都是頗重要的一環。因此,研究方法如下:首先本文先透過分析清
代玉山的別名,了解別名產生的原因,接著再進一步探究當時文人對於玉山的看
法以及詩中的意義。透過文化地理學,筆者企盼可以和前人所寫的論文有所不區
別。
在前人研究方面,較少以「玉山」古典詩作為單篇主題的論文。故僅列舉幾
篇對本論文頗有助益的作為介紹。其中與文學最有相關的是何晉勳〈論清人對玉
2 3
山的認知〉 、劉麗卿《清代台灣八景與八景詩》 、陳佳妏〈滾滾波濤聲不息,
1 參考自Mike Crang 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
公司,2003) ,頁35 。一個地景如何依居民的信仰,以及被賦予的意義而塑造。將地景視為一套
表意系統,顯示社會據以組織的價值。地景可以解讀為文本,闡述著人們的信念。地景的塑造
被視為表達社會的意識形態,然後意識形態誘因地景的支持而不朽。
2 何晉勳,〈論清人對玉山的認知〉,《漢學研究》第22 卷第一期(2004.06) ,頁281~297 。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