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易位子的中央孔与核糖体大亚基的中央通道对齐,供多肽链穿入。 SRP和SRP受体都是G蛋白,它们不仅将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引导到内质网,而且通过GTP-GDP的交换,将内质网膜中的易位子通道打开,让信号序列与之结合。GTP 水解作为信号序列转运的能量来源。 GTP在蛋白质转运中的作用 (3)膜蛋白的合成★起始转移序列(start-transfer signal) N端信号肽 内信号肽(internal singnal peptide):位于多肽链内的一段疏水区段,具有与N端信号肽同样的功能,只是不能被信号肽酶切除,从而成为膜蛋白的α-螺旋跨膜结构。★终止转移序列(stop-transfer sequence) 一段由特定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疏水区段,在由信号肽引导的肽链转移过程中,当停止转移肽进入移位子并与其相互作用时,移位子即由活性状态转换为钝化状态而终止肽链的转移,也成为膜蛋白的α-螺旋跨膜序列。 跨膜蛋白有多种插入内质网膜的方式,决定了它们转移到细胞器膜上以及质膜上后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内含信号序列首先作为信号序列与SRP一起将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然后作为起始转移信号与蛋白质转运通道结合引导新生肽的转移。在与转运通道结合过程中,始终保持具有较多正电荷氨基酸的一端朝向胞质溶胶一侧,由于它不能被切除,所以合成的是膜蛋白。 单次跨膜蛋白的形成(一) ER-N端信号肽与终止转移序列共同作用,完成单次跨膜蛋白合成。 单次跨膜蛋白的形成(二) 内含信号序列形成一个跨膜区,停止转移序列也形成一个跨膜区,二者相加就成为二次跨膜蛋白。 二次跨膜蛋白的形成 多次跨膜蛋白的形成 移位子不仅在与膜垂直的方向上存在一个随时可以开关的通道,在另一个方向上,即在脂双层内部也存在一个随时可以开关的通道。膜蛋白上的信号肽打开移位子上的第一个通道之后,肽链以去折叠构象跨膜,直到肽链上的终止转移序列被移位子识别,使移位子的第二个通道打开,正处于通道中的那部分肽链不再跨膜,而是横向转移到脂双层中。转移结束后,移位子的两个通道同时关闭。 包括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亚基的聚合;等等。 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2.蛋白质的折叠 与蛋白质折叠相关的分子: ■谷胱甘肽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 (1)蛋白二硫键形成 ? PDI:在肽链中催化错配二硫键断裂并形成正确二硫键连接,最终使蛋白质形成热力学最稳定的天然构象。 ?谷胱甘肽:为链内二硫键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CH2-SH CH2-SH G-SH CH2-S-S-G CH2-SH CH2-S CH2-S + G-s-s-G 2G-SH G-SH 肽链内二硫键形成机制 G-SH:还原性谷胱甘肽 G-S-S-G:氧化性谷胱甘肽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2)分子伴侣 是细胞一类保守蛋白质,能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通过与疏水肽段结合和释放作用(消耗ATP),消除蛋白质不正确的折叠,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大多成员属于热激蛋白或热休克蛋白(HSP)家族,如HSP70、HSP90 。 Hsp70:结合尚未离开核糖体的新生肽链或正在穿膜的肽链,防止肽链疏水段错误聚集,有利于 肽链的正确折叠。 3.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 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单糖或寡聚糖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共价连接而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糖与蛋白质的连接方式—— N-连接的寡糖蛋白:连接部位在蛋白质的天冬酰胺残基(Asn)的NH2上,发生在RER腔面。 O-连接的寡糖蛋白:发生在高尔基复合体腔面。 糖基磷脂酰肌醇 寡糖分子先以焦磷酸链与多萜醇连接活化 4.蛋白质的运输 核糖体→RER→→高尔基复合体→分泌泡→靶部位或胞吐出胞 转运小泡 转运小泡 5.膜脂的合成 ?合成细胞所需绝大多数膜脂(包括磷脂和胆固醇) 两种例外:鞘磷脂和糖脂(ER开始→高尔基复合体完成);线粒体/叶绿体某些单一脂类是在它们自己的膜上合成的。 ?磷脂合成酶:ER膜整合蛋白,活性位点朝向胞质面。 ?翻转酶(flippase)与膜脂转位 ?膜脂的转运:膜泡运输、磷脂转移蛋白 乙酰转移酶 磷酸酶 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磷脂酰胆碱 翻转酶 示磷脂的两种转运方式 磷脂转移蛋白 运输小泡 出芽 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膜中的脂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绪论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02-细胞膜组成、结构及功能(一)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03-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3级心理咨询技能大纲.doc
- 12-13内膜系统2-36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12-1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36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12-1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36 (二)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12-1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36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12-13线粒体-36 细胞生物学课件.ppt
- 2011年11月三级技能心理咨询师.doc
- 纽约州立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pdf
- 氟尿嘧啶专着3241 fluorouracil cream3240.pdf
- 讲稿讲稿专着碘iobenguane 123 injection3517.pdf
- 案例电话传真2261uk.pdf
- 分析文凭计划bi programa del elistama dutch paper 1 hl markscheme.pdf
- 小提琴ii192二幕一场分谱-23 violin.pdf
- 详解介绍2005ifla-筑空间winners.pdf
- 已知芦苇数量天空望远镜sky amp telescope.pdf
- 内容学生xunan yan id bhp billitonmy ass 1屁股.pdf
- 门罗双脑同步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