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人机学设计的评价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人机学设计的评价资料.ppt

* * * 控制系统设计中的连接分析图 分析步骤: (1)系统、人、机器的标注 (2)根据作业情况在机器之间,人与人之间画上连接线。 (3)对链式分析图进行修改,调整位置关系,减少交叉。 链分析可分为绘制链、调整链两步。 连接方案的优化 (a) 初步方案;(b) 修改后方案 10.3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评价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机器和人的可靠性,所以 Rs ——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Rm —— 机械设备的可靠度 Rh —— 人操作的可靠度 1.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1)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一个系统如果至少有一个子系统发生故障,即可导致整个系统故障,或各子系统都正常系统才正常,这样的系统称为串联系统。 2)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一个系统若至少有一个子系统正常,系统即正常,或各子系统都不正常,系统才不正常,这样的系统称为并联系统。 Rs —— 并联系统可靠度; r —— 单个部件的可靠度; m —— 并联部件数 n —— 系统的功能数 例:某系统由5个部件A、B、C、D、E串联而成,可靠度分别为RA=0.90、RB=0.99、RC=0.70、RD=0.75,RE=0.95。求系统可靠度。 连接方式 C 或 C’ 0.70 0.9730 (提高 39%) D 或 D’ 0.75 0.9375 (提高 25%) 系统 0.44 0.77 (提高 75%) A E D C B D D C C C B A E 10.4 分析设计错误分析 机器设计不当或差错叫做设计错误,它在设计阶段产生,往往到试车或投产时才能暴露出来。 功能分配错误 给人分配了无法顺利执行的功能,或把机器能有效完成的功能分配给人。 可以由人很好执行的功能分配给了机器。 人的工程设计错误 主要是没有保证人与机器的有效相互作用。 主要表现在: 对控制-显示装置或其他部件,没有按照操作人员能迅速准确操作的原则加以配置。 没有根据人机系统的特征机能选择最适当的控制、显示装置或其他部件。 没有提供操作人员执行某种功能的必要条件。 电子设备常见的设计错误 主要是电子设备中显示器、控制器设计中的问题。 显示器位置不当; 仪表分度线、数字、指针形状不当; 认读困难; 控制器方向与习惯和显示器不符。 控制器造型设计不良,操作不便。 空间设计为考虑容腿空间,为考虑发展余地; 未考虑平衡性; 视觉条件不好,易产生炫光; 可维修不好等。 10.5操作错误分析 操作错误的表现 失职的错误 由于人体机能状态变化,没有执行所要求的操作动作而引起的操作错误。 工作中的错误 由于人们思想不集中,操纵器位置不当极不正确方式措作引起的结果。 错误的危害 任务迟缓 不能达到目标 造成机器的失灵 安全伤害 从人机学角度看,预先存在使人犯错误的条件,错误才会发生。因此设计机器的时候,尽可能排除诱发操作错误的因素。 容易诱发误操作的因素 人的生理节律变化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影响 机具设计不良 人的意识状态差别的影响 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1.改善人机界面条件 2.注意人的意识状态 3.注意环境条件 4.设计要合理 5.提高协作精神 6.建立培训制度 10.6设备的危区分析 1 伸手向上时的危区分析 2 手伸过挡板顶部时的危区 3 手伸入容器的危区 4 伸手从侧面绕过挡板时的危区 5 挡板上有孔口时的危区 10.7人体疲劳分析 疲劳的生理与心理机制 疲劳是由人体外部某种“应激”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人体内部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并表现于人体外部的一种现象。 自律系统:增大大脑皮层的激活程度,反映觉醒程度 制动系统:降低大脑皮层的激活程度,反映睡眠状态。 疲劳的生理与心理机制 疲劳的成因及防止 成因: 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防止: a控制劳动强度和能量消耗 b改进工作方法,合理安排作业速度 c改善作业的环境条件 d坚强科学管理 疲劳的测定 1.主观感觉判定 疲劳观察:工作质量和事故数量,外表观察。 疲劳自觉症状调查: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 2.疲劳测定方法 定义: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人的疲劳程度或对某种作业负荷的反映。 能量代谢率测量方法 能量代谢率测量方法 E = Wm / Bm = (W-q) / Bm Wm ——作业代谢量 Bm ——基础代谢=最低能量消耗; q ——休息能量消耗; W ——工作时能量消耗. 10.8人机学标准 10.8.1 人机学的标准化 ISO/TC159 人机学委员会 BSI 英国标准协会 1980 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委员会 1984 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我国主要的人机工学标准 *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