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柴柴油机产品知识培训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784年 —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 1876年 — 奥托发明了煤气机 ? 1883年 — 戴姆勒和迈巴赫发明了汽油机 ? 1897年 — 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 20世纪30年代 — 增压技术 ? 20世纪70年代 — 电子控制技术 ? 20世纪80年代 — 后处理技术 ? 21世纪 — 代用燃料 1、气缸体 是柴油机各个机构和系统的装配基体,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防止变形。 气缸体的结构型式: a) 一般式:加工性能好,但刚度较差 b) 龙门式:刚度、强度较好,工艺性较差 c) 隧道式:刚度最好 2、气缸套 (1)对缸孔内壁的要求: 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采用优质耐磨合金铸铁。 (2)整体式气缸:铸造困难,材料浪费,易装配。 (3)气缸套 a)干式气缸套:具有整体式气缸优点,但气缸体铸造复杂。 b)湿式气缸套:冷却效果较好,气缸体铸造方便,拆装维修方便。但气缸体刚度差,容易漏水。 气缸盖 (1)功能及工作条件 功用:密封气缸上部,并与活塞顶和气缸壁一起形成燃烧室。 工作条件:与高温、高压燃气接触,承受较大热应力与弯曲应力, 如刚度或冷却不足,会产生变形或开裂。 (2)材料:灰铸铁、合金铸铁、铝合金 (3)种类: 整体式 块式(两个或三个气缸合用一缸盖) 单体式(一缸一盖,大缸径柴油机) 气缸垫 一般采用金属或石棉、非石棉材料制成,保证燃烧室的密封。 同样承受高温、高压燃气的冲击。 活塞 连杆 功用: 储存作功冲程的能量,保证曲轴旋转角速度和输出转扭均匀,另作为汽车发动机摩擦离合器的驱动件。 注:飞轮齿圈、曲轴、飞轮一起进行动平衡检查 6.1 气门组 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及气门弹簧等零件。 气门 气门锥角 气门密封锥面的角度,通常为45°和30 ° 。 气门杆身 杆身呈圆柱形,表面经热处理和抛光。 6.2 气门正时机构 气门传动组主要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正时齿轮等零件 气门传动组的作用:使进、排气门能按配气相位规定的时刻开闭。 凸轮轴 正时齿轮 我厂大多数柴油正时齿轮安装在柴油机后方飞轮端,将主动齿轮的转动传递到凸轮轴、油泵及其余附件。齿轮材料一般为合金钢,同时采取了降噪设计。 喷油器 润滑油 润滑系主要部件构造 6DM2润滑系统介绍 柴油机性能 理论循环假设 开口循环为闭口循环,忽略发动机进排气过程 以空气为工质,视为理想气体,比热容为常数 可逆的绝热压缩、膨胀过程,(等熵过程)、工质质量不变,不计泄漏、流动损失等不可逆过程 用假想的加热与放热过程代替实际燃烧和排气过程 三种理论循环(Air standard cycles) 1、等容加热循环 (Air-standard Otto cycle)(汽油机) 2、等压加热循环(Air-standard diesel cycle)(高增压或低速大型柴油机) 3、混合加热循环(Air-standard dual cycle)( 高速柴油机) a-c:绝热压缩过程 c-z:等容或等压加热过程 z-b:绝热膨胀过程 b-a:等容放热过程 循环热效率?t ——评定循环的经济性 循环平均压力pt —评定循环的动力性 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工质的最高温度,扩大了循环的温度阶梯,从而提高了热效率,但提高率随着压缩比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增大压力升高比,可以增加混合加热循环中等容部分的加热量,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因而可使热效率提高。 增大初始膨胀比,由于等压部分加热量的增加,导致循环热效率随之降低,因为这部分热量是在膨胀比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加入的,做功能力下降。 所有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措施,以及增加pa,降低Ta,增加gb (QB)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pt。 结构条件的限制: 提高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导致最高循环压力的急剧升高,这势必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 机械效率的限制: 最高循环压力决定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惯性力以及主要承压面积的大小等。转速一定时,发动机摩擦损失增加,机械效率下降。 燃烧方面的限制: 压缩比增加,燃烧室设计的难度增加,也不利于燃烧的高效进行。 排放方面的限制: 循环供油量增加,受空燃比限制,导致燃烧不完全,排放增加。 一、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的工质是理想的双原子气体;实际循环中,燃烧前的工质是由新鲜空气、燃料蒸气和上一循环残余废气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