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我国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红壤总面积113.3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1.8%,
供给着全国22.5%的人口。红壤具有低pH、低养分含量、氮相对富集、硝化与反硝
化活性低、N20排放量却较大的特点,红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土地利用
方式的变化可能引起对该地区的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功能变化,甚至衰退。因此,研究
该地区农业、林地等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微生物特性及氮转化作用的影响对维持我国
红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文以我国东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典型利用方式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海
利用方式土壤,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观光木(TSO)、细柄阿丁枫(ALG)、
种植林土壤,以及江西鹰潭市周边地区花岗岩(G)、第三纪红砂岩(R)和第四纪红
用方式红壤。本文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硝化潜势(NP)、
硝化回复势(对岬);用淹水厌氧密闭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了反硝化效(DNP)及其
气态产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拷贝数,反硝化功能基因即硝酸盐还原酶基因
酶基因(nosZ)的拷贝数,以及细菌16S
研究了土壤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有显著差异,海南、福
建和江西三个地区农用地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天然
林等其他利用方式土壤,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营养因子(土壤有机碳、
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等)的改变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对福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天然林(CIC,CAF。
ALG,TSO)的年落叶量、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显著高于两种种植
园土壤(CUL,Orchard),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天然林改造成为农用经济林地后减少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年落叶量、土壤有机碳和
总氮等是引起天然林和种植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对于硝化微生物和硝化作用的研究发现,江西天然林的硝化势(NP)显著低于福
建与海南地区土壤的NP,所有调查地区农用利用方式土壤的NP较天然林大,说明
摘要
人为管理方式提高了土壤硝化活性;AOA和AOB对于红壤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在
不同地区不同和并受不同利用方式的影响:qPCR结果与NP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福建
和海南地区NP可能主要由AOB承担,而江西鹰潭地区NP可能主要由AOA承担;
土壤RNPs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显示,海南地区BAN、EUC、RUB,福建地区
ALG、江西的RB、RC、RS和RU土壤NP主要由AOA承担。
对于反硝化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及其气态产物的研究表明,不同母质和不同利用
方式土壤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中氮氧化物的比例差异较大:不同土壤的反硝化势顺序
为:GF(O.120 mg·kg~·h‘1)GC(O.052mg。k矿1’h叶)QF
mg·kgq-h。1)GS(0.056
(O.018 mg。kg-1.h.1);红粘土的NO
mg·kg-I.h.1)QC(0.010mg·kg-i.hd)QS(O.009
占反硝化气体比例较花岗岩大,而N20是针叶林与灌丛土壤反硝化的主要产物;而
农用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产物是N2;农业利用方式的反硝化作用高于针叶林与灌丛,
pH是影响亚热带红壤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四种编码反硝化酶的基因narG、nirK、norB
和osZ中,norB基因是引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之间反硝化势和反硝化气态产物
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
关键诃。热带与亚热带红壤: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硝化回复势;AOB,AOA,
16SrRNA;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amoA;N20;narG,nirK,norB,nosZ;
II
Absuact
Effectofland—useonmicrobi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桃新品系‘佳红’的选育和鉴定.pdf
- 套袋苹果果实中钙素微分布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苦痘病”关系.pdf
- 特高压输电塔半刚性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及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研究-.pdf
- 特色自然资源旅游区规划对策的研究__--__以海宁观潮旅游区规划为例.pdf
-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需求的关系的研究.pdf
- 藤木办公家具造型及其加工工艺的研究.pdf
- 锑碲基相变材料的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和性能的研究.pdf
- 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路径的研究__--__以重庆市为例.pdf
- 体外循环下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动物实验及其临床应用.pdf
- 体外诱导近平滑、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