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电防护资料.ppt

图 7-22 防雷接地体长度计量图 返回 图 7-23 3~10kV变配电站防雷保护接线 返回 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你的电脑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很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或者不足以烧毁电脑,但是对于电脑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就像旧音响的杂音比新的要大是因为内部元件受到损害一样,随着这些损害的加深,电脑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或有可能造成您重要数据的丢失。美国GE公司测定一般家庭、饭店、公寓等低压配电线(110V) 在10000h(约一年零两个月)内在线间发生的超出原工作电压一倍以上的浪涌电压次数达到800余次,其中超过1000V的就有300余次。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电子设备损坏。 ② 信号系统浪涌。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电话线) 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第二节 雷电防护措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通信线路雷电防护措施 金属通信线缆雷电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用于高速公路长距离传输的通信金属线缆,宜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7m。 ② 在多雷区、强雷区当金属线缆采取埋地方式时,在其上方30cm左右宜平行敷设避雷线(排流线)的保护方式,排流线宜每间隔200m做一组人工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③ 进入通信站(机房)的通信金属线缆应采用直埋或缆沟方式引入,且应采用铠装线缆或穿钢管保护,埋地长度应≥2槡ρ(ρ为土壤电阻率)但不得小于15m,线缆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7m,且不宜与电源线缆同管槽入室。 ④ 室内的金属线缆宜敷设于金属桥架(管、槽) 内,桥架(管、槽) 全程应电气贯通,其两端和穿越不同防雷区交界处应可靠接地。 第二节 雷电防护措施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⑤ 室内的通信、数据、信号线缆与电源线缆不宜同管槽平行敷设,其间距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执行。 ⑥ 通信系统总配线架(MDF)必须就近接地,且应在总配线架(MDF)处安装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SPD)。未接入总配线架(MDF) 的金属信号线缆中的空线对应做接地处理。 ⑦ 无线通信的天馈系统中的馈线金属外护层应在线缆两端分别就近接地。若长度大于60m时,在其中心部位应将金属外护层再接地一次。户外馈线桥架、线槽的始末两端亦应与邻近的等电位连接端子连通。 ⑧ 天馈线路上宜安装相应的SPD进行保护。 ⑨ 地处多雷区以上的各类网络系统的金属数据信号线,若长度大于30m且小于50m,应在一端终端设备输入口安装适配的SPD;若长度大于50m,应在两端终端设备输入口安装适配的SPD。 第二节 雷电防护措施 返回 上一页 表7-1 全国主要城镇年平均雷暴日数 返回 表7-2 典型的火炸药和弹药仓库的防雷等级 下一页 表7-2 典型的火炸药和弹药仓库的防雷等级 返回 表7-3 不同防雷级别的避雷网网格尺寸和滚球半径 返回 表7-4 接闪器常用材料的最小尺寸 返回 表7-5 各类建筑物防直击雷的基本要求 返回 表7-6 各类建筑物防感应雷的基本要求 返回 表7-7 各类建筑物防雷电波侵入的基本要求 返回 图 7-1雷电对地放电的过程 返回 图 7-2直击雷作用示意图 返回 图 7-3直击雷的放电过程 返回 图 7-4 感应雷作用示意图 返回 图 7-5 雷电流波形图 返回 图 7-6 直击雷冲击过电压波形图 返回 图 7-7 建筑物的等效面积 返回 图 7-8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返回 图 7-9 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返回 图 7-10 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返回 图 7-11 四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返回 图 7-1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 返回 图 7-13 冲击等效电路 返回 图 7-14 截波 返回 图 7-15 残压 返回 图 7-16 阀型避雷器的结构原理图 返回 图 7-17 FS—10型避雷器 返回 图 7-18 管型避雷器的结构原理 返回 图 7-19 保护间隙的结构原理 返回 图 7-20 SiC避雷器与ZnO避雷器理想避雷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返回 图 7-21 冲击换算系数计算图 返回 圆弧最低点的高度为: (c)图7-11的2-2剖面上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圆心位于中央,圆心高度为hr+h0,圆弧半径为hr,圆弧最低点为h0。该圆弧与A和E、B和C双支等高避雷针外侧保护范围向上延长线相交于F、H点。弧线下面的范围即为这两个断面上的保护范围。F点和H点高度符合以下两式的要求: (d)图7-11的3-3剖面上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与2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