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尝试解答】 B 【解析】 巨噬细胞缺陷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作用,可直接传递给B、T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过程。B淋巴细胞缺陷的小鼠无法合成抗体,但可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缺陷,但体液免疫中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完成免疫作用。细胞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的裂解作用。 【互动探究】 (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除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外还有哪些? (2)图中,正常小鼠被病原体感染后一段时间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皮肤、黏膜、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2)正常小鼠被病原体感染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大部分病原体被清除而导致曲线下降。 【归纳提升】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其功能 细胞类型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来源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骨髓中发育 造血干细胞在 胸腺中发育 B淋巴细胞 或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或 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功能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分泌细胞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跟踪训练 (2010年高考福建卷)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选D。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 1.记忆细胞是抗原刺激B细胞(或T细胞)时,少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2.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曾经入侵的抗原,且对抗原十分敏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3.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即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因此成年人比幼儿少患传染病。 4.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是:(1)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2)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之(二次免疫)。 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 例2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尝试解答】 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解析】 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子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 跟踪训练 (2010年高考浙江卷)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选C。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免疫系统的功能 识别和排除抗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