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汽车控制系统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SBC系统的组成单元 SBC工作原理 这就是SBC整个系统的结构图 制动力分配图 2.安全气囊系统分类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1.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 图1l·51 sRS零部件的安装位置 l—sRs指示灯2一螺旋线束3一右前碰撞传感器4一sRs Ecu 5—气囊组件6一左前碰撞传感器 图11-52 SRS电路组成框图 l一点火开关2一蓄电池3--SRS ECU 4一前碰撞传感器5--SRS气囊6一螺旋线束7--TDCL 8一检修插头9--SRS指示灯 图11-53滚球式传感器结构 l一滚球2一磁铁3一导缸4—触点5—壳体 图11-54滚球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a)静止状态b)工作状态 图11.55 滚轴式传感器结构原理 a)静止状态b)工作状态 l一止动销2一滚轴3一滚动触点4一固定触点5—底座6一片状弹簧 图11-56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的结构1,8—偏心锤2,15一偏心锤臂3,11一转动触点臂4,12一壳体5,7,14,17一固定触点引线端子 6,13—转动触点9一挡块10,16一固定触点18—传感器轴19一回位弹簧 图11.57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 a)静止状态b)工作状态1一回位弹簧2—偏心锤3一挡块4一固定触点5—转动触点 图11-58水银开关式传感器结构 a)静止状态b)工作状态 l一水银(静态位置) 2一壳体3一水银(动态位置) 4一密封圈5一电极(接点火器) 6一电极(接电源) 7一密封螺塞 F一水银运动方向分力F一惯性力a一水银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图ll一60 SRS ECU电路框图 图1l一62 BOsCH公司驾驶席气囊组件结构 l一饰盖撕印2一气囊饰盖3--SRS气囊4一气体发生器5一点火器引线 1一引爆炸药2一药筒3一引药4一电热丝5一陶瓷片6一永久磁铁7一引出导线8—绝缘套管9一绝缘垫片10一电极ll一电热头12一药托 图11—65丰田COROLLA轿车sRS线束连接器示意图 l,2,3一SRS ECU连接器4一SRS电源连接器5一螺旋线束与SRS ECU之间的中间线束连接器 6一螺旋线束7一右碰撞传感器连接器8一SRS气囊点火器与螺旋线束之间的连接器 9一左碰撞传感器连接器10一左前碰撞传感器l 1~SRS气囊点火器12一右前碰撞传感器2.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图11—66 SRS控制原理 三、SRs检查注意事项 五、座椅安全带控制系统 1.座椅安全带控制系统的功用与结构组成 图11_70凌志LS400型轿车辅助防护系统零部件位置 l—sRs指示灯2一右前碰撞传感器3一乘员席SRs气囊组件4一sRs Ecu 5一右座椅安全带收紧器 6一左座椅安全带收紧器7一驾驶席sRs气囊组件8—螺旋线束9一左前碰撞传感器 2.安全带收紧器的结构原理 图11_71 安全带收紧器结构原理 l一导管(气缸) 2一活塞3一充气剂(叠氮化钠药片) 4一引爆炸药5一电热丝6一线束插座7,9一通气孔8—气体发生器10—钢丝绳1l一气体 3.安全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图1l-72凌志I.S400型轿车sRS电路框图 l一点火开关2一蓄电池3一SRS ECU 4一前碰撞传感器5—驾驶席气囊6—乘员席气囊7一右收紧器8一左收紧器9一TDCI lO—SRS指示灯11,12一防护传感器13一诊断监测电路 14一点火引爆电路15一中心传感器16一记忆电路17一备用电源 第五节 汽车行驶记录系统简介 第二节 汽车电子制动系统 优点:1)、保持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2)、保持制动时转向能力 3)、缩短制动距离。 4)、减少制动时轮胎磨损。 5)、减少驾驶员得疲劳强度。 6)、 7)、 (三)ABS的控制技术 1.对ABS控制质量的要求 要求: 1)、车轮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侧向力,保持车辆稳定性 2)、制动力适应路面附着系数的变化。 3)、充分利用附着力。 4)、制动力矩变化较低。 5)、具有工作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保护功能。 (三)ABS的控制技术 2.对ABS控制方式和参数 1)、车轮滑移率控制方式 2)、逻辑门限值控制方式。 3)、最优控制方式。 4)、滑模变结构控制方式。 5)、模糊控制方式。 (三)ABS的控制技术 1.对ABS控制方式和控制参数 1)、车轮滑移率控制方式 2)、逻辑门限值控制方式。 3)、最优控制方式。 4)、滑模变结构控制方式。 5)、模糊控制方式。 (四)ABS的控制过程 (五)电子控制制动力分配 (六)ABS试验 1、试验室试验 2、路试试验。 (1)、试车场条件。 (2)、道路试验与评价。 1)、直道试验。 2)、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