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知识Substation Automation 概念回顾 一次设备 一次系统 电气主接线 二次设备 二次系统 二次接线 问题 二次系统在电力运行中的作用?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SAS) The SAS is a collection of a number of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analysis , protect and control of Electric Substation resources. 本课程主要特色main features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本课程需要computer technic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singlechip 单片机技术)、现代通讯communication 技术、电力系统protective relay继电保护与automation equipments 自动装置、电气设备等知识的支撑,同时又是这些知识的综合,是建立在专业课基础之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自动化技术涉及到 :autocontrol 自动控制、远动remote action 、通信communication 、继电保护protective relay、测量measurement 、计量metering、信号signal及控制control 等 专业涉及到:自动化automatization 、继电保护、变电运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定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监视和控制变电站的各种设备。 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的缺点 传统的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大多采取电磁型和小规模集成电路,缺乏自检和自诊断能力,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二次设备主要依赖大量的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信息量小、灵活性差、可靠性低 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使用电缆多,TA、TV负担重,二次设备冗余配置多 远动功能不够完善,提供给调度中心的信息量少、精度差,且变电站内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不全,缺乏协调和配合能力,难以满足电网实时监控的要求 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远方修改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定值和检查其工作状态 各设备按功能配置,彼此之间相关性很少,相互之间协调困难。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类型 传统的变电站 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 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分立元件的自动装置阶段 以MPU [Micro 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化自动装置阶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阶段 分立元件的自动装置阶段 自动重合闸装置、低频减载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继电保护装置 各装置独立运行,互不相干 体积大、耗电多、维修周期短、缺乏智能性,没有故障自诊断能力,不能提供告警信息。 以MPU为核心的智能化自动装置阶段 出现了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微机监控和微机远动装置 智能化、计算能力强,且装置本身具有故障自诊断能力 设备重复设置 多数装置间仍然是各自独立运行,不能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研制出世界第一套综合数字式保护和控制系统SDCS-I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IMPac模块化保护和控制系统 美国Westhouse公司和EPRI联合研制了SPCS变电站保护和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 1984年瑞士BBC公司首次推出了他们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98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了第一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LSA678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到70年代初,便先后研制出集中控制装置和集保护、控制、信号为一体的装置 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研制的35KV变电站微机保护、监测自动化系统在威海望岛变电站投入运行 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开发出了220KV梅河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004年中国运行中的500千伏输变电线路保护统计显示:南瑞继保占国内全部保护的40%,占国产保护的74%以上,比例排名第一。而在10年前,我国在这个行业90%都要依赖进口。 2005年4月1日,葛洲坝至南桥±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双极运行,南瑞继保为其提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