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习辩证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辩证分析运用的哲学观点 我们先看这样几组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呢?(讨论交流)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2)唇亡齿寒;一叶知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吃一堑,长一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 (6)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在此之前,他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一是不敢继承,二是全盘否定,三是全盘接受。 产生这三种错误态度的根源,就在于对中外文化遗产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 正确的态度正是源自对文化遗产的辩证分析--占有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鱼翅),区别对待其中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的(鸦片),毁弃其中有害无益的(烟枪、烟灯、姨太太)。可以说,这篇议论文正是辩证分析这一哲学方法的活生生的应用。 怎样实现辨证分析    1、分析全面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还得说说另一面。看问题要懂得全面分析,凡事要一分为二。    比如说战国后期秦统一中国是大势所趋,客观上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国防事业的发展,是进步的;但从被灭掉的六国看,则是一场国破家亡的灾难,屈原忧国忧民自沉汨罗,太子丹遣荆轲刺秦,又不能看作是逆潮流而动。这就是对秦灭六国事件的一分为二。 秦始皇灭六国是一种雄才大略,功在千秋;灭六国之后没有及时安抚六国军民,一味实行残暴统治,焚书坑儒,横征暴敛,招致人民起来反抗,他同时又是一个千古罪人。这是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一分为二。 三、小结: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来看,材料作文、关系型话题作文和联合短语型命题作文往往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 立意原则:正确而全面揭示关系 主要辨证法: 分析全面 普遍联系 发展变化 树木·森林·气候 1——谈个人、集体、社会风气 2谈人才与建设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森林能改变气候,而气候又直接影响森林的形成。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气候变好了,又更有利于森林的形成。(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用自己的话写出,开篇便高人一筹。)它们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概括精当。) 联想到我国的现实生活,人才与建设不正是具有这样的关系吗?(过渡自然。)首先大批人才的出现对我国的建设事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社会建设搞好了,又更有利于人才的出现。(点明了建设与人才的辩证关系。)…… 考生谈到的几个论点 换个心情看待事物 换个角度看问题 必须用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不能因噎废食 不能以偏概全 (例文)近墨者黑 我们青少年又没有老一辈的经验和成熟,缺乏鉴别能力,很容易受腐蚀和影响。金钱万能、贪图享乐、利己主义等种种消极腐朽思想在不少人头脑中膨胀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一定要端正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近墨者黑。我们说:墨还是不近为好!   记得我国古代的一位名人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 (例文)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但是,近朱者就一定赤,近墨者就一定黑吗?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由此看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显然是把环境的影响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视了人的主观原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显然不合理。 所以,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原因如下: 首先,环境是外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内因,即人的主观因素,这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我们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就有语曰:“出淤泥……”,又有俗语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些不正是自主者的画像吗?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鲁迅非但没有因为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黑暗世界开火。他对那种“浓黑的悲凉”是深深体味过的,可谓“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还像“出淤……”的荷花那样高洁。像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他们可谓是“中国的脊梁”。 其次,我方观点中“未必”二字就表明没有完全否定有赤、有黑的一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