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化学事故的特点 三、化学事故的类型 四、化学事故的典型案例 五、化学事故的危害 六、化学恐怖袭击常用的化学毒物 七、化学事故应急预案 八、化学事故的现场救护 有害物质标签 有害物质标签 * * * * * * * 主要分两类:过滤式和供气式。 过滤式中分半面式、全面式和电动送风式。半面式包括免维护型简易口罩和低保养型半面罩,前者虽没有需要更换的部件,但由于卫生原因,使用时间有限;低保养型需要更换滤棉或滤毒盒。半面式与全面式的不同在于全面式覆盖人的整个脸部,比较容易与人脸密合,减少泄漏。无论半面式还是全面式,都依靠人的自主呼吸将作业场所中的含污染物空气吸入,通过过滤材料滤除污染物,吸气时面罩内呈负压,所以如果面罩与人脸密合不好,外界污染物极易进入呼吸区域。电动送风式使用罩住头部的头罩、帽子或头盔,利用蓄电池带动电机将外界空气经滤料泵入呼吸区,流量往往比较大,面罩内可维持正压,减少外界污染物泄漏。 供气式分空气导管式和背罐式,前者利用空气导管将污染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输送给佩带者呼吸,气源可以是气泵或空气瓶;背罐式简称SCBA,气源是佩带者自己背负的小型空气或氧气瓶,所以使用时间有限。 有这么多选择,实际操作中如何确定选择使用哪一种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几种特殊的化学烧伤 石碳酸:具有较强穿透性和高度腐蚀性,会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 氢氟酸:可溶解脂质,组织穿透力强,在清洗后可局部注射5-10%葡萄糖酸钙; 溴液:用石油醚冲洗后用2%硫代硫酸钠液洗,再用蘸油棉花擦并涂上油膏。 硫酸所致化学性烧伤 眼的化学烧伤 碱烧伤 酸烧伤 酸 ?蛋白质凝固?屏障 碱(base) +脂类 ?皂化作用?双相溶解 化学性眼烧伤的抢救 迅速在现场用洗眼杯或将橡皮管套上水龙头以缓慢流动的清水冲洗,冲洗处理后才及时送医院处理;若为酸液可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为碱液,则再用1%硼酸溶液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处理; 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也可以把头埋清洁盆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 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应先用蘸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水冲洗。 2008-07-29 yaolang * 结 论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的威胁长期存在;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具有多种类型,各有其特点; 危险化学品是造成各种化学事故的主要原因; 学习和掌握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对于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置各种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或重大化学事故、保护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或环境污染具重要意义。 小结 化学事故的概念。 化学事故的特点。 化学事故的类型。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危害的主要部位。 突发性中毒事件分级。 火灾发生三要素及三种主要的灭火方法。 化学武器分类及各类的代表毒剂。 神经毒剂中毒的药物救治。 氰化物中毒的药物救治。 应急响应基本程序。 化学事故时的电话求救要点。 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环节。 化学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自身防护原则。 气体中毒/窒息事故的概念和预防/急救。 及时对因对症治疗。 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 化学性眼烧伤的抢救。 * * * * * * * * * * * * * * 国家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示意图 yaolang * 事件报告 事件评估 一般事件 重大事件 特大事件 省级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转入准备状态 省级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 全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转入准备状态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 成立 事件应 急处理 指挥部 调配 应急 人员 物资 开展 流行 病学 调查 划定 事件 控制 区域 采取 预防 控制 措施 开展 追踪 调查 隔离 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发布通报信息 进行事件 评估 启动其它治疗、预防及相关措施 应急处理预案结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报告 国务院 卫生部 省级人民政府 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 市级 人民政府 市级卫生 行政部门 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县级 人民政府 立即报告 2小时 2小时 2 小 时 举报电话 广州市化学中毒应急医疗卫生架构 市卫生局应急办 120急救指挥中心 GZPCC、市卫监所 区卫生局应急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