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城市意象重塑——-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设计.docVIP

投稿城市意象重塑——-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投稿城市意象重塑——-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改造设计.doc

城市意象的重塑 摘要:博物馆广场,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源头,是展现哈尔滨形象的主要门户。随着广场片区环境的更替变化、人群行为活动的多样选择,该片区的城市意象越来越模糊。文章采用实态调查的方法,从历史特色演变、主体背景环境、第二街廓、视点与尺度、有效视廊、整体印象感知等多方面展开,通过实地调研、市民的“照片辨认”、“认知草图”表达等,研究哈尔滨博物馆广场片区的主要环境特征,分析其城市意象缺失的主要原因。依据建立城市形象性的三个条件:识别性、结构、意义,从环境外形特征、空间关系、视觉条件、中心标志物、历史印记等方面入手,提出重塑该片区“城市意象”的主要设计对策,旨在提升该片区的环境活力,建设哈尔滨的崭新门户形象和特色历史街区。1 引言 , 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而使人们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环境”。它所表现出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城市客观形象的缩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标志。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各类活动的“发生器”和“容器”,同时也是人们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其品质直接决定着城市意象的展示。博物馆广场片区作为哈尔滨最主要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之一,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彰显城市个性、领略城市魅力的重要公共场所。同时博物馆广场作为城市传统十字轴线的交点(见图1),其丰富的文化积淀承载了哈尔滨的历史与记忆。因此,强化该片区的形态印记,提高该片区的空间品质,是塑造哈尔滨城市意象,展现哈尔滨特色形象的重要环节。 2 博物馆广场简介 哈尔滨博物馆广场原称喇嘛台广场,始建于 1900 年, 位于哈尔滨市的最高点,是连接市内六条道路呈不规则圆形的放射状广场。由于巧妙的规划和精心设计,广场具有优美独特的景观风貌,曾是哈尔滨的形象标志,“东方莫斯科”美誉的象征,也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现今以它为核心形成了全市重要的历史保护街区,周边分布着具有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骨架,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结点。此外,博物馆广场与火车站遥相呼应,是展现哈尔滨特色的重要门户,是交通、商业和文化等多功能城市轴的重要交点。一个世纪以来, 博物馆广场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记,是一个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哈尔滨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博物馆广场片区环境的更替变化,功能的混合重组,一些有价值的老旧建筑逐渐被拆除,建起了一批现代建筑,使广场原本和谐统一的环境逐渐消失,造成了景观意向混乱、空间秩序失衡、文化气息匮乏、综合环境质量恶化的局面,该片区陷入一种混沌的“热死”状态,近百年来沉淀而形成的“城市意象”越来越衰微、模糊,亟需形象的改造设计。 3 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 3.1 圣尼古拉教堂时期——“东方莫斯科”的象征 1945 年在广场西北侧落成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又称苏联红军纪念碑)填补了广场西侧的空白,构成了围合广场的虚空间,使广场环境达到完整的状态。建国后,一直到“文革”开始的这段时期内,广场的景观风貌并没发生很大的变化,一直保持着优美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城市客厅,是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城市象征。 3.2 革命纪念塔时期——特殊历史的印记 该时期属于广场环境的突变阶段,广场中心的圣尼古拉教堂在“文化大革命”之初被拆毁。这一突发事件极大地改变了广场的艺术形象,使广场失去了对全城的景观控制点和“通天”的视觉效果。教堂与周围建筑的和谐关系及共同组成的优美轮廓线也不复存在。拆除教堂后不久,在原教堂遗址处修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塔”(见图3),成为当时集会、游行的重要场所,形成了特定背景下的历史印记。 3.3 花坛、绿色金字塔时期——城市繁荣的代表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大幅度增加,广场环境进入嬗变阶段,片区的环境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形象与前两个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在广场中心先后建立了花坛(见图4)和标志采光塔(绿色金字塔),主要采用了玻璃、石材、金属等现代化材料等(见图5)。周边新建筑对广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力大厦、华融大厦、松雷商场、远大商场等大体量高层建筑,虽然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象征,但对原有广场特有的空间形态、历史文脉、场所精神等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片区意象逐渐模糊。 4 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调研 人是城市的主体, 研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城市意象的差别,可以从主体入手考察影响城市意象的因素, 从而服务于城市特色形象的构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数据, 对博物馆广场片区意象进行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法 , 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景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