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解决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注意 1.选择两个波长λ1和λ2时,应使被测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ΔA 尽可能大。 2.掩蔽系数K的引入,使干扰组分和被测组分的测定都放大了K倍,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但K值过大,会使噪声增大。当K值=1时,系数倍率法就是等吸收点法。 分析方法 * 配制一系列被测组分的标准溶液,在λ1和λ2处测得Aλ1和Aλ2,得出ΔA标。 以C标为横坐标,ΔA标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得被测组分样品溶液的Aλ1和Aλ2,得出ΔA样,根据标准曲线求得C样,计算含量。 等吸收点法和系数倍率法的测定步骤 分析方法 依据 发色团之间的共轭关系及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及数目与吸收带强度、位置的规律 * 结构分析 分析方法 *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简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主要取决于分子中发色团、助色团及它们的共轭情况,并不能表现整个分子的特性。 单独用紫外光谱不能完全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而必须与红外、核磁共振和质谱等配合才能发挥较大作用。 在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中可以推定分子的骨架、判断发色团之间的共轭关系、估计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及数目等。 分析方法 * 紫外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λ(nm) 现象 化合物结构 220~800 无吸收 脂肪烃、脂环烃及衍生物、非共轭烯烃 220~250 强吸收(lgε≥4) 两个共轭单位 200~250 250~290 强吸收(lgε3~4) 中强吸收(lgε2~3) 苯基 >300 强吸收 较大的共轭体系 >300 强吸收并伴有精细结构 稠环芳烃、稠环杂芳烃及其衍生物 加碱 λmax红移 酚羟基 加酸 λmax回至原处 加酸 λmax紫移 芳氨基 加碱 λmax回至原处 分析方法 * 苯甲酰部分 桂皮酰部分 Ⅰ带:300~380nm 由桂皮酰部分产生 (Ⅱ带) (Ⅰ带) Ⅱ带:240~270nm 由苯甲酰部分产生 Ⅰ 、Ⅱ带的具体数值,随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而有差异 黄酮醇 黄烷酮 异黄酮类 Ⅰ带:350~385nm 320nm 消失或大大减弱,有Ⅱ带 例:黄酮类成分的紫外光谱分析 分析方法 定性鉴别 含量测定 结构分析 应用与示例 纯度检测 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化合物的验证 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药品鉴别 * 定性鉴别 中药材分析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药品质量控制 * 含量测定 推定分子的骨架 判断发色团之间的共轭关系及估计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及数目 判别异构体 * 结构分析 杂质检查 杂质限量检查 * 纯度检测 * 常数测定 酸和碱的离解常数测定原理: 酸和碱的离解常数依赖于溶液pH值, 对于弱酸HL,只要它们的酸式(HL)和碱式(L-)有最大吸收波长,且在吸收曲线最大波长处不重叠,即可进行测定。 * 一元弱酸HL的离解 或 由上式可知,只要在某一确定pH下,知道[HL]和[L-]的比值,就可以计算pKa。 * 实验步骤 (1)配制三份浓度相同而pH值不同的弱酸溶液。 (2)用pH计准确测出各溶液的pH值。 (3)在酸式或碱式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三份溶液的吸光度A。 (4)根据公式求出该弱酸的 pKa。 * 式中: 弱酸定量地以HL型体存在的溶液的吸光度 弱酸定量地以L-型体存在的溶液的吸光度 A 某一确定pH时溶液的吸光度 1)仪器的发展 2)方法的发展 3)定性技术的发展 4)定量技术的发展 * 发展趋势 1)仪器的发展 物理光学 电子学 →性能优良的分光光度计 计算机 * 2)方法的发展 数 学 统计学 →计算分光光度法 计算机技术 * 基本原理 3)定性技术的发展 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 不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结构相似的不同化合物 * 基本原理 4)定量技术的发展 单一组分的测定→复杂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 基本原理 * * * * * 溶剂末端吸收 —以截止波长描述 小于截止波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