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防雷元器件 气体放电管 (GDT)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MOV) 瞬态抑制二极管 (TVS) 气体放电管(GDT) 采用金属化陶瓷管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极封结成一个或多个放电间隙。 内部充入惰性气体,并在电极的有效电子发射表面涂有激活电子粉,低于1mm的极间距离可以保证放电管击穿电压的稳定性。 特点:放电电流大、漏流小、续流问题、放电电 压高、响应慢。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MOV) 特点:放电电压低、响应时间较快、放电电流较大,容易老化、漏流大、。 材料:氧化锌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瞬态抑制二极管主要有两大效应,其中包括“雪崩”效应和“其纳”效应。 特点:响应时间非常快,但放电电流小。 集成化的防雷端子 风力发电机受雷击后通过滑环、 机舱、外壁、接地 在电源和控制回路上产生干扰电压 2万安培的雷电在避雷器上释放可使整机各处受到数千伏的脉冲干扰,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敏感的中、小信号端口进行防雷保护 机仓内许多“要害”处所使用小信号防雷端子 小信号防雷端子同时也在塔下控制系统中与电源侧防雷器参与“联防” 搭接有效性及可靠性是整机可靠性的基础接地端子、大电流通过的导流端子,长期经振动、腐蚀,当接触不良时将产生因小而失大的隐性固障或突发性巨大损害。对每一个接地和大电流端子在工程上一定要充分予以重视 * 电磁兼容的第二个要素是传播途径。实际上在电磁兼容的三个因素中,找出控制耦合途径的办法,是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耦合途径一般分为两大类: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传导耦合是指两个部件之间的电阻性连接引起干扰信号沿导体传播的途径,因此传导耦合的基础是“路”,解决处理的方法也都是以电路元件形式出现,加装在系统中;辐射耦合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辐射将干扰传递给敏感设备的途径,辐射耦合的基础是“场”,随时间变化电场和磁场都会产生电磁能量的辐射,而且随频率的增大,辐射能力也愈强,要阻碍空间场,只能借助结构上处理,阻断这些辐射信号传播途径。 具体的解决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的方法,都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讨论。 * * 传导干扰又分为了直接传导干扰和公共阻抗干扰,直接传导干扰是干扰通过系统和部件之间互联的导线,进行传递,这张图中,变频器和开关电源产生的干扰,通过电源线,传递到的放大器和电子设备中。 * * * * * * * Un=? 所谓“电容耦合干扰”,就是系统间通过电场耦合的干扰,因此也称为“电场耦合干扰”。 C很小时, 1 U2 很小 C很大时, 1 U2==U1 所以要尽量减小耦合电容 根据电容耦合的定性公式,总结出以下特点: 通过电场传播,与系统间分布电容有关。 干扰电场主要由干扰电压产生,与电压大小有关。 与干扰电压的频率有关。 与系统的对地阻抗有关。 电容耦合干扰的特点 电容耦合干扰的抑制 根据电容耦合干扰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抑制措施: 减小系统间的分布电容-改变系统间的相对位置。 阻挡电力线-电场屏蔽(静电屏蔽)。 降低系统的对地阻抗-减小干扰电压的影响。 减小系统间分布电容,抑制电容耦合干扰 减小系统间的分布电容,是抑制电容耦合干扰最直接的方法; 最常用的做法包括增大系统之间的距离; 在体积和范围没有太大限制的场合,不失是一个十分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并得到广泛采用; 其应用范围和有效性有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装置和电子产品中; 电场屏蔽 所谓电场屏蔽,就是利用处于零电位的金属体,对电场进行“阻隔”屏蔽。 电场屏蔽的特点 电场屏蔽具有“双向”性,既能阻挡外部电场的进入,也能阻挡内部电场的外泄。 屏蔽体要求良好接地(零电位点)。 屏蔽体的厚度没有要求。 要求屏蔽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完整性? 为了保证屏蔽体的零电位,对付高频的电场耦合干扰,必须提高屏蔽体的导电性和完整性。 电子设备中的电场屏蔽涂层 通风口 显示窗 键盘 指示灯 电缆插座 调节旋钮 电源线 缝隙 在实际的产品装置中,电场屏蔽的完整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电容耦合干扰”小结 电容耦合干扰是由于一个系统产生的电场进入另一个系统形成的。 特点有四个:与分布电容有关、与(产生)电场(的电压)大小有关、与(电场)电压的频率有关、与系统的对地阻抗有关。 分析和抑制电容耦合干扰直接从其特点下手。 适当改变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小分布电容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措施。 电场屏蔽是抑制电容耦合干扰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 电场屏蔽的效果取决于:屏蔽体的电位、导电性和完整性。 §5 电磁场(辐射、耦合)干扰 在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干扰的讨论中,采用集总参数、利用等效电路来进行分析; 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应该采用电磁场的概念; 电场、磁场的变化相互变化、转换,形成电磁波; 电磁场耦合干扰与电感和电容耦合干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友记台词剧本第一季第1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2018年最新发布的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条款中英文版..pdf VIP
- 中欧班列“齐鲁号”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pdf VIP
- 运动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七年级历史数字故事——隋朝大运河课件.ppt VIP
- 旅游职业礼仪-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居民健康档案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季人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