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12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并序) 第二课时(讲读第3-5自然段) 1.吃透文本 第三段写江上所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2.疑难探究 (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种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诗人被贬出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同琵琶女一样,他的“沦落”也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激起他强烈的共鸣,唱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2)琵琶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曾历尽繁华,今美人迟暮。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生活中充满了欢笑,日日醉生梦死——“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可是商人又“重利轻别离”,并不体谅她的感受,她只好孤苦伶仃地“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从性格上说,羞涩腼腆,多愁善感。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3)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①故事情节。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 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琶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 ②音乐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串全诗的,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假如没有这一媒介,也就不会有这一沦落天涯叹知音的故事了,更不会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③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确实很有见地。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了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④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4)如何理解《琵琶行》的主题含义?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琵琶女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展示了诗人凄凉的心境。 (5)本诗的结构艺术很值得欣赏,请结合全诗具体加以分析作者是如何把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为贯串全诗的主线的。 全诗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为贯串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的;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和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11学年高中历史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选修2.doc
- 10-11学年高中历史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doc
- 10-11学年高中历史 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新人民版选修2.doc
- 10-11学年高中历史 4.3《美苏争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 10-11学年高中历史 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
- 10-1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10-1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10-1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11-12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11-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师说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1-12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1-12学年高中语文 第十课-过秦论第一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11-12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蜀道难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11-12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蜀道难第一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
- 2009-2010七年级语文下册质量检测试卷(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2010-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纲要 人教新课标版.doc
- 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莘县一中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会员独享】.doc
- 2010-2011学年高三英语专题预测试卷11 二、完形填空.doc
- 2010-2011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测试卷(二) 苏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