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4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与优化方法 3.4.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方法 遗传算法设计 …… 思考题 为什么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基的优化? 除了微生物培养基的各种组成成分,你认为培养基的优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哪些关键的因素? 如果让你优化某一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基,你会怎么去做? Pics from web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处理,获得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发酵生产生物能源或大宗化学品,已经成为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甚至有人在荒地上进行某些植物的种植,只是为了获得容易处理的植物纤维,进而转变成微生物的生长原料。 * /view/1452378.htm glucose effect 克勒勃屈利效应,又称葡萄糖效应,Crabtree effect,1929年因克勒勃屈利在高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和有氧条件下培养细胞时发现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且生成乙醇的现象而得名。此效应也称葡萄糖效应,主要是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的生物能转换受到了限制。一般的解释是由于葡萄糖的代谢产物,细胞的环腺苷酸量减少,因而环腺苷酸从酶合成系统的正控制物cAMP受体蛋白质与cAMP的复体分离而纯化,从而降低了酶的合成率。 克勒勃屈利效应又称葡萄糖阻遏或分解代谢产生阻遏作用。葡萄糖或某些容易利用的碳源,其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某些诱导酶体系编码的基因转录的现象。如大肠埃希氏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在葡萄糖没有被利用完之前,乳糖操纵子就一直被阻遏,乳糖不能被利用,这是因为葡萄糖的分解物引起细胞内cAMP含量降低,启动子释放cAMP-CAP蛋白,RNA聚合酶不能与乳糖的启动基因结合,以至转录不能发生,直到葡萄糖被利用完后,乳糖操纵子才进行转录,形成利用乳糖的酶,这种现象称葡萄糖效应。在啮齿动物、人类δ-ALA合成酶活性可因饥饿而增加二倍,当供应碳水化合物后即可降低其活性,这一现象称“葡萄糖”效应。因碳水化合物中最有效的是葡萄糖,其次为果糖、甘油。某些生糖氨基酸具有类似的作用,但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中的羧酸是无效的。认为“葡萄糖”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血红素“调节库”的稳定和维持作用,因饥饿时血红素的转运增加,肝脏血红素氧化酶活性增加,造成“调节”量降低,反馈性引起酶活性增加。 * 化学需氧量(COD或CODcr)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但一般水及废水中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数量相对不大,而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COD可作为有机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 是制玉米淀粉的副产物。制造玉米淀粉须将玉米粒先用亚硫酸浸泡,浸泡液浓缩即制成黄褐色的液体,叫玉米浆。[1] 玉米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生长素和一些前体物质,含大约40%~50%固体物质。在玉米浸泡过程中若长有乳酸菌和酵母菌,则提高玉米浆的质量;若长有腐败性细菌则降低玉米浆的质量。玉米浆是微生物生长很普遍应用的有机氮源,它还能促进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成分(%) 液体 固体 干物 46.80~49.60 90.37~91.74 灰分 8.04~10.43 12.98~13.74 总氮 3.33~3.67 7.36~8.33 总糖(以葡萄糖计) 0.74~4.39 5.71~5.88 乳糖 11.60~19.30 15.06~17.72 酸度(ml 0.1mol/L NaOH/10g) 108~144 169.0~198.0 挥发酸(ml 0.1mol/L NaOH/10g) 0.1~1.1 0.50~1.35 铁 0.009~0.027 磷 1.5~1.9 2.6~2.8 钙 0.02~0.07 钾 2.0~2.5 锌 0.005~0.012 SO2 微量~0.02 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