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及检测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消泡的原理: ①.泡沫表面层存在着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而形成双电层时,可加入另一种有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其机械强度,促使其破裂。 ②.泡沫表面粘度较大时,可加入某些分子内聚力较小的物质,以降低其表面粘度而使其破裂。 ★ (一)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 ①原料配比。②补料:如基础料被抽出一部分蛋白质原料,在菌丝长浓后再加入。③灭菌前加. (二)消除已形成的泡沫。 起泡时加。加量一般为培养基总体积的0.02%-0.002%。多加对菌生长不利。 8.6??控制泡沫的方法 第九节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所谓发酵染菌是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造成生产损失。 据报道,国内的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染菌对发酵生产率、提取率、得率、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①消耗营养成分; ②分泌某些使抗生素失去活性的物质,如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 ③分泌代谢产物改变发酵液的pH值,抑制菌种的生产和产物的合成; ④增加发酵液的粘度造成过滤困难和提取得率下降; 一、杂菌的危害 二、杂菌的检测 1.显微镜检查 2.无菌试验法 3.试剂盒检验法 三、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及处理  ⑴ 种子培养期染菌 种子培养主要是使生产菌生长与繁殖,此时,微生物菌体浓度低,培养基的营养十分丰富,比较容易染菌。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则危害极大,因此应严格控制种子染菌的发生。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应经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⑵ 发酵前期染菌 在发酵前期,微生物菌体主要是处于生长、繁殖阶段,此时期代谢的产物很少,相对而言这个时期也容易染菌,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物的生成。可重新灭菌,重新接种  ⑶ 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⑷ 发酵后期染菌 由于在发酵后期,培养基中的糖等营养物质已接近耗尽,且发酵的产物也已积累较多,如果染菌量不太多,对发酵影响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可继续进行发酵,或提前放罐。  四、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㈠ 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若污染的杂菌是耐热的芽孢杆菌,可能是由于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存在死角等引起; 若污染的是球菌等不耐热杂菌,可能是由于种子带菌、空气过滤效率低、设备渗漏和操作问题等引起; ㈡ 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 ① 大批量发酵罐染菌 空气过滤器介质失效等问题;   ② 部分发酵罐染菌 连消系统灭菌不彻底;也可能是中间补料染菌, ③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 大都是由于设备渗漏造成。 第十节、发酵终点的判断 (一)经济因素:降低成本,延长时间虽可略为提高单位。但占罐,费电。 (二)产品质量因素:放罐过早,糖、氮残留较多,过晚,菌丝自溶,发酵液发粘,影响过滤。 第十节、发酵终点的判断 三、确定放罐的指标有: (1)产物产量高; (2)残糖量低; (3)菌体开始自溶,表现发酵液过滤速度慢、氨基酸含量、 pH升高,和菌丝形态如碎片增多等。 Flash3 Flash4 Flash5 思考题 Flash6 思考题 Flash7 思考题 Flash8 思考题 Flash10 思考题 Flash9 七、 溶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7.1??? 溶氧的影响: ①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发酵,与需氧量密切相关。 A.供氧充足,产量才最大,反之受到强烈的抑制。如谷氨酸发酵. B.供氧充足,产量最大,但限氧,产量影响不明显。如赖氨酸发酵。 C.供氧充足,产量受限制,而限氧产物最大。如亮氨酸发酵。 ②次级代谢也同样。 供养充足 限氧 举例 A. 产量大 抑制 谷氨酸 B. 产量大 影响不大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