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纳米复合材料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先加压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相结合,密度接近于材料的理论密度的温度。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界面中的孔洞收缩,因此,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例如,常规氧化铝烧结温度在1973K~2073K,而纳米氧化铝可在1423K至1673K烧结,致密度可达99.0%以上。常规氮化硅烧结温度高于2073K,纳米氮化硅烧结温度可降低300~400K。纳米氧化钛在1273K加热呈现明显的致密化,而晶粒仅有微小的增加,致使纳米微粒氧化钛在比大晶粒样品低873K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类似硬度。 * 一是宽频带强吸收。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这表明它们对可见光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反射和吸收能力小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例如铂纳米粒子的反射率为1%,金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这种对可见光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二是蓝移现象。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三是纳米微粒出现了常规材料不出现的新的发光现象。硅是具有良好半导体特性的材料,是微电子的核心材料之一,可美中不足的是硅材料不是好的发光材料。非晶硅的出现及它在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上所发挥的单晶硅所无法比拟的作用,使人们看到了砖的“闪光”。非晶硅位于近红外波段的发光带的出现,尽管发光强度较弱的红外荧光人的肉眼无法看见,但确实证明了灰色的硅由于原子状态的改变是可以“闪光”的。 * * * Formation of Novel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cc. Chem. Res. 2001, 34, 249256 PbS纳米粒子与全共轭高分子的自组装膜原位复合 高分子学报,2005,(3):313-316 Freestanding Nanostructures via Layer-by-Layer Assembly Adv. Mater. 2006, 18, 829–840 7.2.2 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 Iijima,S. 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aphitic carbon. Nature 1991, 354, 5659. 质轻、高韧性, 并具有类似钻石的杨氏模量, 以及特殊的电子传输特性, 被认为是最佳的纳米组件材料之一。 此外,由于其尖端直径可达到1nm, 因此也是最佳的纳米探针材料。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WCNT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MWCNT 碳纳米管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左到右为SWNT,MWNT(包含2层、3层、4层石墨片层) 各种各样的碳纳米管 图为碳纳米管(中间)和金纳米导线(两端)的混合纳米导线 立体各向异性的阵列碳纳米管薄膜 碳纳米管的制备 化学气相沉积(CVD) 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或功能化 表面引入各种无机或有机官能团 Small 2005, 1, No.2, 180–192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Acc.Chem.Res. 2002, 35, 1096-1104 表面引入各种聚合物 Small 2005, 1, No.2, 180–192 Sens. Actuators B 122 (2007) 672–682 表面引入DNA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Making thickness aligned PMMA–MWCNT fil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53 (2006) 73–197 Properties of Surface-Modified MWCNT Filled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Composite Films SEM images of (a) PET/pristineMWCNT, (b) PET/acid-MWCNT, and (c) PET/acetic-MWCNT composites J. Appl. Polym. Sci., Vol. 107, 1163–1168 (2008) Improvement of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through Chemical Functionalization Chem.Mater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