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口形势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总人口13.39亿人,十年增长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 0-14岁人口占16.60%;15-64岁人口占74.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从“六普”公报看中国人口发展态势,有六个特点 1、总人口13.39亿人,十年增长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 3、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4、0-14岁占16.60%;65岁及以上占8.87%;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 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动趋势 不同国家TFR的比较 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急剧膨胀 2010年国际人口结构比较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预测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 第22页 ?????????????????????????????????????????????????????????????????????????????????????????????????????????????????????????????????????????????????????????????????????????????????????????????????????????????????????????????????????????????????????????????????????????????????????????????????? 第22页 ● 东部地区人口占37.98%,中部占26.76%,西部占27.04%,东北占8.22% ● 与2000年相比,东部地区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其余地区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别下降1.11、1.08个和0.22个百分点 ● 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9.8 29.0 25.9 61.2 2010年 10.3 31.2 21.3 58.5 2000年 渝东南 渝东北 ﹟主城 一圈 单位:% 重庆市两次普查人口区域分布 第22页 资本是活跃的,劳动力也是活跃的,追求收益均等化是人口迁移的共同目标。 户籍制度的宽松将带来流动特征的系列变化: ●从短期到长期 ●从安排到自主 ●从个人到家庭 ●从候鸟到定居。 第22页 重庆市“十一五”人口形势 朝着更加均衡方向发展 总的发展态势是: 人口形势朝着更向均衡的方向发展,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奠定了好的基础。 表现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失衡明显缓解,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城镇化步伐加快 第22页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006 9.90 6.50 3.40 2007 10.10 6.30 3.80 2008 10.10 6.30 3.80 2009 9.90 6.20 3.70 2010 10.39 6.46 3.93 第23页 重庆市“十二五”人口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常住人口32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下,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10以下 第24页 “十二五”期间重庆人口形势 人口增长压力犹存。全市总人口仍将保持惯性增长,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全市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育龄妇女总数达到峰值,年均出生率超过10‰。部分地区低生育水平存在反弹风险 人口出生缺陷不容忽视。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儿占出生人口的5%左右 人口结构问题突出。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域分布不合理,在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数量仍然超载 第1页 三、未来人口政策导向 第1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