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1.(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一、复习检测 B 2.(2009·天津文综·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C 3.(2008·上海单科A·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A 4.(2014·广东潮州高三期末·1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早期国家诞生 C.王的出现 D.世袭制的确立 B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怎样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 二、预习检测 专制主义: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自掌握政权。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例题1.(2014·河南禹州高三第一次模拟·28)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康熙)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A.中央集权制 B.王位世袭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A 问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灭六国、 结束割据 时间: 方式: BC230-221年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2)构筑有效 的国防体系 北击匈奴、夺河套、 修建直道 修建万里长城 (3)平定岭南,设郡管理 (4)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西南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三、问题与例题 问题1、简述秦的统一的过程? 东到大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人口达2000万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3)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前提。 问题2、秦的统一的影响有哪些? 例题1: 2014·山东日照高三4月模拟·1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B 问题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秦朝(形成): 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朝(加强): 元朝(发展): 明清(强化): 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朝议制 内外朝、刺史制度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行省制 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密折制 问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概况? 问题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 (1)皇帝制 (2)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制) (3)地方行政行政体制(郡县制) (4)议事制度:朝议制度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