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 “领导的重视、组织的落实、体制的完善、全员的参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学习研究 精益求精 日本人很喜欢学习, 不愿意落后于他人。 1)学习研究、改善创新的场面在日本的企业里随处可见。 2)很讲究职业化,对任何事情都能不厌其烦地深入研究。 3)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谨慎、细致,不断地追求完美。 4)不贪大----从小事做起 不贪多----靠点滴积累 力求先把小事做好。 案例: 凿子与木材加工的论文 案例: 服装缝制3公分18针 二、 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其实日本在不断地向中国学习——因为中国人聪明 历史的学习 1)从历史到文化学习了无数的东西 2)从衣食住行到语言文字无所不学 近代的学习 1)70年代丰田先行学习中国的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 2)丰田社长丰田喜一郎学习孙子兵法,将其中的智慧运用于管理 当代的学习 1)很多企业学习中国的变通能力(如何克服教条死板) 2)政治家们学习中国的领导艺术(怎样走群众路线) 二、 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一个外加工零部件从供应商选定到产品量产开始的 全部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质量控制活动概念图 供应商 选定 问卷 调查 开发设 计评估 工程设 计评估 工程 审核 产品 试制 产品 检查 图纸 发放 产品 组装 载机 试验 载车 试验 品质 鉴定 量产 承认 量产 开始 初期 流动 纠正 改善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从供应商选定至量产开始的全部活动一般需要一年至三年的时间 案例: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日产) 二、 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1.供应商选定: 2.再次审核: 3.专用生产线: 4.要求全满足: 5.测量结果差: 6.多次改进: 7.终止合作: 案例: 全部活动三年 江阴某冲压公司试加工变速箱油底壳,双方检查结果有出入,底部弧度未达标出现NG,导致解约合同 处理前后经过 二、 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基本达到合格线,但部分需改进提升。 2次改进,2次审核后达到合格标准。 为客户设立专门生产线,并配置技术高手操作员工。 设备添置、改换板厚度、购买弧度测量仪、来日研修。 在100多个规格特性测量中有2处NG(底部弧度)。 对模具、操作要领、电涌等进行改进,仍为达标。 最终解除了双方的合作协议(部分量产品特选使用)。 感受: 繁琐、刁钻、苛刻、无情 ← 在质量管理上 严谨、细致、可控、可靠 ← 在质量保证上 结论: 这样的质量管理 质量好是正常现象,质量不好是不正常现象。 小结: 二、 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1.日本人的性格 ?呆板 ?教条 ?服从 ?忍耐 遵纪守规 细致周到 3.日本的国民性 听从指挥 团队精神 2.日本人的挑剔 ?挑剔 ?执着 追求完美 不轻言败 2-4 全民性的质量意识——多视点剖析 二、 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1.我们的质量管理差距在哪里 2.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借鉴 3.四种意识的的思考 三、 中国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分析 三、中国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分析 3-1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1.质量意识 ?对质量的意义和内涵认识不足 ?领导的重视度和带头作用不够 ?对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有欠缺 2.管理体系 3.执行力度 ?企业管理体系未建立或不健全 ?标准作业流程精细化程度不够 ?部门间沟通、协调、配合不足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行上的问题 ?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组织上的问题 ?执法不严、奖惩不分,管理上的问题 ?质量管理机制的呆滞 ?未形成全面质量管理 ?对质量的好坏无所畏惧 ?未形成质量保证自觉性 ?全民性质量意识很薄弱 ?未形成重视质量的环境 3-2 案例 (1、2、3) 案例-1 广州某行星齿轮架生产厂家 (中日合资) ?问题:技术、设备、产品毛坯、技术指导均来自日本,却生产不出同质量产品。 ?原因:大部分员工的质量意识不足,未有日本培训,未形成良性质量保证环境。 ?改进:技术、作业、管理相关人员去日本进修1年,回国后转训,问题得到解决。 案例-3 上海某变扭矩组装生产厂家 (中外合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