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物质检验的常用方法 ①物理方法: 观察法、水溶法、加热法、焰色反应法、嗅试法、丁达尔现象法等。 ②化学方法:根据被检验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仪器分析法:利用特殊的仪器,通过检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达到检测的目的。 色谱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 2.中和滴定 (1)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2)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②操作:a.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b.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c.计算。 ③滴定管“0”刻度在上。 (3)指示剂的选择: ①指示剂的选择 a.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b.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c.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②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 指示剂 操作 酚酞 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 无色变为浅红色 橙色变为黄色 强酸滴定强碱 浅红色变为无色 黄色变为橙色 (4)误差分析 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和滴定为例 c测·V定=c标·V读 c测= 因c标、V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读上,若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 对点模拟 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水处理问题时,将一定量NaClO溶液与FeSO4溶液相混合,得到含有大量悬浮物的混合液。请完成对反应物剩余情况的探究。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FeSO4有剩余; 假设2:NaClO有剩余; 假设3:________________。 题型2 物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 解析 Na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SO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前者被还原为Cl-,后者被氧化为+3价的铁,所以悬浮物为Fe(OH)3。 答案 NaClO和FeSO4均无剩余 (2)样品初步处理。 取少量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得到澄清溶液,此澄清溶液中肯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加稀硫酸后,澄清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和Na+。 Na+、Fe3+ (3)设计后续实验验证假设。 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0.01 mol·L-1 KMnO4,20% KSCN,3% H2O2,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将上述澄清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 步骤2 ? ? 步骤3 ? ? 解析 假设1需要检验Fe2+的存在,假设2需要检验ClO-的存在,前者的检验利用其还原性,后者利用其强氧化性能漂白,结合题给试剂作答。 答案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2 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 mol·L-1 KMnO4溶液 ①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假设1成立 ②若溶液呈紫红色,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 向B试管中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 ①若石蕊变红后褪色,则假设2成立 ②若石蕊变红后不褪色,结合步骤2中的②,则假设3成立 2.已知反应I2(s)+Cl2(g)===2ICl(l),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ICl(加热、夹持仪器已略去)。 已知:ICl的熔点为13.9 ℃,沸点为97.4 ℃,易水解,且能发生反应:ICl(l)+Cl2(g)===ICl3(l)。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解析 解题关键:(1)认识清楚各装置的作用。A装置为氯气发生装置,B装置为HCl吸收装置,C为干燥装置(因ICl易水解),D为ICl生成装置,E为尾气吸收装置,同时还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装置F代替装置E,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掌握物质分离常用物质方法的适用范围,本题涉及ICl和ICl3两种沸点不同的互溶液态物质的分离,只能用蒸馏法。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装置F中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中,使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江西高考语文复习研讨会讲座(饶礼喜)资料分析.ppt
- 2015届《创导学案》生物大一轮复习4-2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资料分析.ppt
- 2015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二轮复习资料分析.ppt
- 2015届《南方课堂》(广东一轮语文)字音1【习题集】资料分析.ppt
- 2015届《三维设计》大一轮复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资料分析.ppt
-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1.2.1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资料分析.ppt
-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1.2.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资料分析.ppt
-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2.1.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资料分析.ppt
-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2.3.1生物的变异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高考研究三图像、图表题的突破方法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2.4《铁及其化合物》(鲁科版)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3-3铁及其化合物人教版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1化学反应速率人教版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3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人教版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核心突破分离提纯原理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章末专题讲座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历史(全国)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历史(全国)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前夕资料分析.ppt
- 2015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料分析.ppt
文档评论(0)